zilong 发表于 2009-6-9 08:45:04

标准转换的几点体会

标准转换的几点体会<br />修改后GB/T19001-2008与GB/T19001-2000大多为编辑性的修改,实质性的修改并不多。以下就本人以为几处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谈点个人体会。<br />一、外包过程<br />2008版对外包过程控制有新的要求.将对外包过程进行识别,修改为“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br />组织的外包过程是构成最终产品的部分少量工序外移,还是主要工序外包,采取手什么方式控制,质量手册都应有明确的表述<br />4.1条款的注3明确了外包过程应用“7.4”条款进行控制(这点2000版未明确,但实际运行中外包过程一般都视为采购过程)。<br />二、外来文件的控制范围<br />修改后的“4.2.3f)”条款“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br />对外来文件的控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的外来文件不在控制范围内。<br />三、记录的保留<br />修改后的标准将 “保存期”改为“保留”相关条款成为“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br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原来“保存期”的词性不同,改为保留后克服了语法上的缺陷,二方面保留的范围比保存期广,不仅包含了保存期,还有保存部门或归口部门等。<br />四、管理者代表<br />5.5.2条款明确了“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即管代必须是本组织的人员,不能是组织外的人,或由咨询机构派员担任。 <br />五、基础设施<br />增加了信息系统作为支持性服务设施内容,如内部局域网,互联网等。<br />六、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br />7.2.1条款注明确了“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担保条款规定的措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内容<br />七、设计修改 <br />7.3.7修改前“在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改为“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br />2000版对设计修改的成果不一定非要进行评审、验证确认(适当时),2008版要求一定要“评审、验证、确认”(应)。只是进行程度可以根据需要掌握(进行适当的)。<br />, <br />八、需要确认的过程(7.5.2)<br />修改后的需要确认的过程定义为“当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 <br />即不能检验,并会产生问题的过程。为需确认的过程.而仅不能检验,但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不会发生问题的过程。不属需要确认的过程。<br />修改前的定义为“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br />即不能检验的过程为需确认的过程,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也是需确认的过程。<br />九、顾客财产范围<br />7.5.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br />将个人信息列为顾客财产如病人的病历,顾客的电话号码等。<br />十、监视测量设备的控制<br />1.明确了一定要有校准状态标识<br />2. 7.6条款注明确了:“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br />十一、顾客满意<br />8.2.1的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已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br />提醒人们 顾客满意测量不仅仅是顾客满意调查表。<br />十二、检验员签名问题<br />2000版标准要求对所有的产品检验记录都应由检验人员签名(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br />2008版标准只要求最终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名。(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4.2.4)。)<br /><br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1253264301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标准转换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