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4:21

班组长培训

<p>第1章 认知教育<br />?班组长的定义<br />?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br />?班组长的素质和要求<br />?管理的原则和要义<br />?管理者的基本要求<br />?新官如何上任<br />1班组长的定义<br />1.1定义<br />班组长是指在生产现场,直接管辖20个左右的生产线作业员工,并对其生产结果负责的人。管理控制的幅度,因公司及行业区别而有所不同,而其称呼也有所不同,有组长、班长、领班、拉长等称谓。班组长一般由车间主管任命或由群众推选经现场、车产主管批准产生。班组长的工作是将生产资源投入以生产出成品的管理,即对现场的作业人员、材料、设备、作业方法、生产环境等生产要素,直接指挥和监督,以达成企业的各项管理目标。<br />(1)班组长的使命<br /> 班组长的使命是:为了达成所属集团(公司、部门等)追求的目的,根据现有的条件,高效率地达成自己应承担的组织的目标或者被分担的业务。<br />(2)班组长的任务<br />?指挥工作。即保质保量完成具体的工作(产品及服务的提供)。<br />?领导人员。提高部下及同事的能力,创造有工作意义的劳动环境。<br />(1)(2)必须同时进行,连续不断地努力实现。<br />(3)班组长应有的精神准备<br />?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br />?经常留意革新的挑战性;<br />?具有不被既定观念约束的柔软性;<br />?基于高敏度的信息管理下的先见性;<br />?根据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觖决问题;<br />?具有与其他人一起运营组织的影响力;<br />?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br />?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被人信赖的人品。<br />1.2自我角色的认知<br />(1)对企业来说<br />班组长是基层的管理员,直接管理作业人员,是Q(品质)、C(成本)、D(交货期)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br />(2)对主管人员来说<br />班组长是主管人员命令、决定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同时对自己的某方面工作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并且在对现场管理过程中,班组长既是管理精神传播的窗口,又是主管与作业人员沟通的桥梁。<br />(3)对作业员工来说<br />班组长是直接的领导,并对其进行作业指导,评价其作业能力及作业成果。<br />(4)对班组长来说<br />对班组长来说其他班组长是同事,是工作上的协作配合者,同时又在晋升方面形成竞争关系。<br />班组长在企业、公司、员工、同事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赋于其不同的价值:<br />首先,班组长是企业价值和利润的创造者。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最容易被忽略。很多班组长常常以为只要与上司搞好关系、与下属和平共处就可以了,这是很错误的。价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水兵,上司和下属会经常更换,但企业追求价值和利润的目标永远不会改变,有不少班组长在大的人事变更中往往被降职或解雇,这除了人际关系的原因外,与没有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有很大关系。<br /> 退一步来说,愿意为企业付出的人,即使在这个企业失去工作,也会有别的企业争着要,这个现实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其次,班组长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左右手。是“左右手”而非“左右脑”,表示工作的重点是具体实施,即以最好的方法贯彻上司的指示和命令。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br />?是辅助上司工作,而非设计主导;<br />?协助上司开展工作,与上司形成配合和互补关系;<br />?指出上司不足时要注意方式;<br />?原则上只接受直接上司的工作指令,只向直接上司负责和报告工作。<br />再次,班组长是作业人员的帮助者和支持者。经常有人认为班组长一旦晋升,就有了“权力”,就可以“管人”,所以对员工颐指气使,动辄呵斥处分,引起员工的不满和对抗。有这种“官”思想的人为数不少。<br />班组长多数从优秀员工中提拔上来,所以原来的工友对这个转变一般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对作业人员以帮助者及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解决他们工作上的困难相信很快会获得员工的拥戴,以权相压只会适得其反。<br />最后,班组长是同事之间的战友和兄弟。现代化生产最直接的特点是高度的协作分工,所以同事之间工作交流配合频繁。同事之间往往又是晋升的竞争者,上面的位置只有一个,你上去了,我就要接受做你的下属的现实。因为这个关系,所以面和心不合、互相拆台及互相攻击的事时发生。<br />作为上司,晋升下属主要考虑是否更有利于工作。试想,对于两个工作都很出色的下属,一个工作上与别人合作融洽,人际关系、口碑都可圈可点;另一个不愿意协助同事完成工作,没有容人之腹,上司会考虑提拔谁呢?<br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某个同事平时与他人不配合,处处刁难别人,他一旦成为上司,就会主所有人不服气,甚至消极抵抗,这种情形下,任你有通天的手腕能力,也很难开展工作。</p><p>1.3对企业的正确认识<br />一方面要按公司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要代表员工向上级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班组长在这里起的是一种桥梁的沟通作用。员工与自己朝夕相处,应该怎样体恤和激励,相信大家都有方法。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工班组长,很可能对企业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仅是一个名称或符号。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企业,以下三点是要明白的最基本要求:<br />(1)企业不是顺风车<br /> 把企业当成一辆顺风车,或者是一个跳板,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的管理者,是企业最为忌讳的。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个人在整个过程中既得到了锻炼,又使自身的人力资源升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应在工作中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共同谋求发展。<br />(2)企业不是收容所<br /> 企业任用一位员工,都希望他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利益驱动。当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时,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是很残酷的现实。<br />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企业不是收容所,努力工作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企业真的像收容所,来者不拒,人人都有饭吃,皆大欢喜,那么我们反而要小心,怕它哪一天轰然倒下时砸着自己。<br />(3)企业不是福利院<br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发展,而成果和业绩是企业赢利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往往以业绩的多少来客观衡量管理者工作的优劣。管理者要使自己的“价格”更可观,就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价值”,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还看不到成绩时,就想跟企业讨价还价的员工,只会自讨没趣。<br />因为企业不是福利院,所以付出每一个铜板都要有充足的理由。</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5:23

2.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br />2.1班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br />企业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利润,班组的生存在是因为能实现这个目的。在企业追求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班组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直接创造利润。它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单个看似乎微不足道,但无数的微细血管构成了整体,整体的好坏可以从中评估出来。<br /> 因为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就要从班组抓起。如果不从这个根本上抓,那么一切的改善活动都只是在刮表面风,难有实质性的突破。<br />2. 2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br />管理是否深入到基层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管理单位,直接面对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精神最终是要通过班组贯彻到每位员工,然后通过员工的工作成果——产品反映出来。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文化一定要深入到班组这一个层次,企业才能焕发生机。<br />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班组课程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就说明这点。其实,从效益角度来看,班组培训比高级人员培训更直接、见效明显。<br />2. 3班组是生产流程的衔接要素<br />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个过程有的长有的短,但是衔接整个生产流程的,是一个个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其中一个环节。因为生产流程是由一个个环节构成,所以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社会化大生产尤其如此。很多企业认为班组只要完成生产指令就行了,沟通协调是经理们的事,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如果班组不能实现协调,那么问题层层上报到经理要浪费多少管理成本?时间要耽误多少?其实很多现场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依一定原则把握就可以了。<br />2.4班组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本场所<br />   一些知名的跨国大型企业,如松下、理光、麦当劳、可口可乐等,都不约而同把培养人才当作是企业的使命。培养人才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再看看这些企业在哪里培养人才?既非研究所,也非在大学,答案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是在现场,在班组,在生产的第一线。如果没有一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员工队伍,想制造精品、创立名牌,很难。这样的员工队伍既不是在厂长的几次训话中形成的,也不是发几次奖金或罚几次款就能够锻造,它需要班组长、师傅长期的严格要求,工作上手把手具体指导;需要同事之间无障无碍的切磋产流,才能在集体的气氛里逐渐影响形成。<br />2.5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br />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首先看班组有没有活力,不断创意、不断改善是保持活力的“灵丹妙药”。单纯的生产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员工对付这种枯燥乏味一般是消极怠工或跳槽,来去之间,对企业和个人都是巨大损失。如果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永远生机勃勃,员工在这个团队每天都保持着新鲜感、成就感,每天都面对新的挑战,那么他就会快乐工作,不断进步。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水平、效益自然相对提高。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5:38

3. 班组长的素质要求<br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人并不多,这并非谁有管理的天分,只是大多数据人都没有注意到管理的能力这个问题。管理者需要有比非管理者更出色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神秘,只要注意,我们都可以做到。这些管理能力是:<br />(1) 专业能力<br />   在所管辖的团队内,对自己的业务(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娴熟,能够指导下属并向上司提供建议帮助正确判断,这是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工作经验渐丰富。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这方面的能力特别重要。<br />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上的缺陷,有管理技能,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不多,许多人要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如果固守自己的思想,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行业)知识,很难想象能管理好技术上的问题。学习专业知识,不限年龄、学历、性别,任何人只要肯努力,方法得当的话,不出几年都能达到较高水平。<br />(2) 目标管理能力<br />   在处理业务时,设定主题、时限、数量等具体的目标,提高员工们的参与意识,具备使P—D—C—A这一循环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能力。<br />(3) 问题解决能力<br /> 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想象预测能力,一旦发现妨碍目标达成或业务开展的问题,立即分析现状,找到原因。善于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三问思维,从360度全方位思考对策,并提出对策直至解决工作上的问题。<br />(4) 组织能力<br /> 为了达成部门的目标,利用班组每一个员工的特点进行任务的分担,发挥全体人员的能力,同心协力,使部门运作达到1+1≥2的效应。<br />(5) 交流、交际能力<br />为了能够进行直接地意见沟通、交流必要的信息,在应该具备高度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对方的能力。交流能力随着工作经验和悟性会逐渐提高。<br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减少摩擦、融洽气氛、提高士气,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信赖关系。<br />(6) 倾听的能力<br />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br /> 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一是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二是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并且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所以,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br />(7) 幽默的能力<br /> 管理者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下属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轻松的工作气氛有助于达到这种效果,幽默可以使工作气氛变得轻松,使人感到亲切。幽默的管理者能使他的下属体会到工作的愉悦。<br /> 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恰当的幽默也可以使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可以利用幽默批评下属,这样不会使下属感到难堪。当然,对于那些悟性较差或顽固不化的人,幽默往往起不了作用。<br />(8) 激励的能力<br /> 要让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就要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如果我们用激励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安排员工工作,更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成就感。<br /> 激励的方式并不会使你的管理权力被削弱。相反,你会更加容易地安排工作,产能使他们更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br />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激励员工,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有很多繁杂的事务,及大量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其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自我激励是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br />(9) 指导员工的能力<br />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为了顺利地展开日常业务而传授必要的知识及方法;指出员工在意识和行动上的不足之处;使大家理解业务的定位、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劲头。<br />(10)培养能力<br /> 部下的培养是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培养能力是熟悉每一个部下的欲求,在工作中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在成就感与工作能力能够长期地有计划地得到提高。<br />(11)控制情绪的能力<br />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当一个领导者情绪很糟的时候,很少有下属敢汇报工作,因为担心他的坏情绪会影响到对工作和自己的评价,这是很自然的。从这点意义上讲,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的情绪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会影响到你的下属及其他部门的员工;而你的职务越高,影响力越大。<br />(12)自我约束的能力<br /> 不沉湎于惰性及日常业务之中,描绘“理想的自画像”,经常以此自律自己的行动。为此必须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活用,努力增进自己的知识、人格、健康的能力。<br />(13)概念化能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时不可缺少的能力。越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对于概念化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概念化能力取决于工作环境和个人悟性,带有潜能性质。<br /> 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再高明,其他公司的管理手法再先进,却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所以班组长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努力亲身实践,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6:00

4.管理的原则和要义<br />    4.1管理的概念.<br />管理是指具有某种目的的企业组织,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从“制造产品或服务”的阶段开始规划、执行与控制生产的行为。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内容。<br />(1) 管理目的:高品质、低成本、严守纳期。<br />(2) 管理区分:品质管理、成本管理、过程管理。<br />(3) 管理步骤:P(计划、策划);D(实施生产活动);C(评价实绩与标准的差异);A(总结调整,排除差异,继续防止)。<br />(4) 方法:运用规则、观念、工具,以达成管理的目标。<br />(5) 制度:管理的运行需要条理,这个条理则由大家制定,由大家遵守。<br />(6) 科学性:基于理论研究、实践验证,汇集整理成若干的方法,而且此方法,既简易又可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br />(7) 艺术性:管理的执行,既没有太多异常状况,也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管理的尺度分寸,依赖管理者的灵活掌握、巧妙运用。<br />4.2管理者的思考方向<br />正确做好应做的事情就是管理。真正的管理就是循环PDCA的管理周期,可以运用以下三个原则来观察、展开工作。<br />(1) 以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br /> 制订计划工掌握问题时,必须观察整体以确定自己应该的立场,使所采取的措施符<br />整体要求。<br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订计划或掌握问题时,要结合整体来进行观察,才能掌握大局,了解重点所在,从而有的放矢。<br />○2以系统方法来观察,追查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造→设计→企划→销售……的根源,来思考问题发生的来源,发现部门间的差异。<br />○3观察整个过程,具备前瞻的战略思维。要求能从事重视计划的活动。在企业时如能经常想到“如果、万一”再来计划,做好事前评估,如此思考以后才能顺利执行的计划。<br />(2) 反省工作方法<br /> 观察工作的结果,积极地经常思考现在的做法是否适当、有无问题等。<br /> ○1不要重复相同的失败。不会导致失败的行动非常重要,更重要就是不重复相同的失败。因此,要总结失败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犯相同的错误。<br /> ○2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不良的方法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仅关注结果而不注意过程和方法的话,问题还会卷土重来,所以要从产生不良的过程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br /> ○3从重视追究责任到重视检讨原因。产生不良结果时追究责任,“谁没有做好”,是从奖惩分明的角度非做不可的,但更要进一步检讨“为什么会这样”。重视原因检讨,找出防止对策,从问题的源头消除不良的因素。<br />(3)在他人的立场。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注意整体的协调,采取相应行动与改善;避免以自我为中心,避免不顾他人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管理。<br />(4)下一工序即客户。要考虑谁是自己的后续工序,自己的顾客是谁,采取对后续工序有利的方法来改善工作。<br />(5)从重视个别效率到重视整体目标。正确有效履行本身职责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措施对自己来说是改善,对其他部门而言很可能是破坏或妨碍。所以除了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是什么,还要确认对后续工序的影响,从提高整体目标来加以改善。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8:14

5.管理者的基本要求<br /> 所谓管理者,不仅是指职务体制上的系长、职长、班长等有一定职务的人,也包括在工作单位里能管理他人的人或者能指导他人工作的人。<br /> 5.1对现场管理干部的十项要求<br />(1) 热爱自己的职业<br /> 热爱现场(自己能力发挥的舞台)<br /> 热爱产品(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br /> 热爱下属(下属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就)<br />(2)走动式管理——不是只听汇报,而应常常巡视现场,随身携带小笔记本记录相关事项 。<br />(3)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下属自己提出想法,不断提高下属工作能力。必须明确提出力所能及的目标,赋予员工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br /> (4)按照未来可能的发展变化,以各种前瞻性的设想来开展工作,以发展的眼光来决定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保持“现场、现物、现实、及时、及应、及至”的实干作风。<br /> (5)培养问题意识,保持认识问题的眼力和敏锐性,找问题应有着眼点:地面→墙面→天花板→设备→工具……品质、安全、效率、现物……<br />(6)积极动手、主动报告、利用一切机会发掘自己、挑战自己。<br /> (7)积极掌握业务知识和管理方法(树立“专家权威”)。<br /> (8)必须让员工了解原因和重要性,促使作业人员自发地积极行动。善用“红白脸”,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树立“组织权威”)。<br /> (9)以身作则,如带头拾起地上的垃圾(树立“人格权威”)。<br /> (10)倾注一切热情和力量去面对工作,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不可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br />   5.2现场管理的要点<br />   作为上司,要有效领导员工,必须注意以下要点:<br />(1) 导演和啦啦队长<br /> 如果把一个团体比做一支拔河队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去当啦啦队长,这比去当拔河队里最强壮最有力的那个队员要好得多。作为上司应该是承担导演的角色,为队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表演舞台,让整个团队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而不是既导又演,担当主角。<br />(2) 乐观积极<br /> 遇到困难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是:这可怎么办?作为上司,出现这种情绪往往影响整体士气,员工看到上司都这样,自然信心大受挫折。不妨换一种方式,对部下说:咱们的运气真好,又到了显示能力的时候了!你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会变成促进下属的巨大动力。<br />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经历。如果你遇到失败,要第一个从阴影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迟迟不能自拔,因此对下属发泄,那就会完全失掉下属的向心力,要知道,他们失败后的痛苦是和你一样沉重的。<br />(3) 实事求是<br />对于上司一些不合适的决策,甚至谁一看都知道的错误决断,你也不愿意向上司提出并寻求合理的建议,而是一味地愚忠和盲从,损害了大家的利益,那么,在你服从了上司指示的同时,却失去了下属的信任。<br />正确的做法是你要向上司及时提出,在维护上司尊严的同时,尽量让上司收回或修改成命。即使上司一意孤行,你也不可率领下属进行“抵抗”,有了耐心的沟通和协调,不管最终你的做法如何,都会得到下属和上司的理解。<br />(4) 合理分配工作<br />如果你经常向下属抱怨自己有多忙,那就错了。<br />正确的做法是:把工作都合理地分配出去。当工作进展不顺利或做得不理想时,不要只是责怪下属,要勇于反省和承认错误。把权力下放给下属,将责任放在自己肩上承担,这样才能让下属放开手脚,大胆工作。<br />(5) 用人不疑<br /> 如果你怀疑下属的工作能力,就应该尽快撤换他。否则你事事参与、过问,甚至监督下属工作的话,自己疲于奔命不算,下属也会因此放弃自己的创造性,完全按照你的“正确指示”去工作,不再运用自己的常识、经验甚至灵感。<br />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你任用了他,就不妨放开手脚,让下属在摸索中成长,只要他自己没有放弃,就给他足够的信任和宽松的环境。<br />(6) 认真倾听<br /> 对任何下属的建议你都该认真倾听。在通常情况下,下属都会经过深思熟虑才会提出建议,如果你用简单的一个“不”字就把他否定了,他会从此失去创造的信心。而倾听和讨论则会使下属认清自己的不足,并有机会充实和提高。<br />(7) 维护下属的自尊<br /> 当你已经有三次连续让下属难堪而你内心很快意时,你就要注意反省了:这很可能是你自己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就像小孩子为引起全家注意而故意淘气一样。<br /> 另外指责下属能力太差是不明智的。他要是能力比你强,那么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应该是他了。应该对下属给予耐心和信心,指导帮助其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下属对于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自己着想的上司,会报以感激和忠诚。<br />(8) 称赞下属<br /> 经常称赞下属,尤其是当着很多的面称赞下属,会让人觉得你赏罚分明,更愿意追随。这种称赞还会辗转传回下属的耳朵,他由此得到的成就感要比你直接称赞他强几倍,他自然会更热爱工作。<br /> 而如果总对外人抱怨下属则会让人觉得你的无能,至少会认为你没能物色到出色的人选。当着一个下属的面批评另一个下属是更严重的失误,你将至少失去两个下属的心。<br />(9) 关心下属<br /> 除了关心下属的工作外,还要关心下属的生活。饱含人情味的关切话语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实际为下属解决一二件生活小难题,下属他自然会通过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你。<br />(10) 为下属制造机会<br />每个人都是为了希望而工作,如果他感到没有前途和希望时,就会悲观、消沉、不再努力。所以要不断为下属制造机会,所做的一切都要让所有人明白这是通过努力工作换来的。<br />(11) 言行一致<br />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失掉的是下属对你的信赖。信赖产生于你的言行一致上。不要轻易对下属许诺,能够说到做到当然对下属有莫大的激励,但如果你说到却没做到,你就会失去信用,其后果比你什么也不说不知严重多少倍。<br />(12) 让出荣誉<br />作为上司,拥有支配权和领导权。但是有过分的虚荣心和表现欲的话,会严重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作为上司,和下属比长较短是很不应该的,应该帮助下属完善,扶助其成长,一旦下属工作有了成绩,上司有义务为下属请功和表彰,面对鲜花、掌声、奖金,上司需要具备退到幕后的智慧和勇气。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08:54

6.新官如何上任<br />每年都有无数的新官上任,他们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br />首先,上司会对你这位新提拔上来的爱将赋于更高的期望,采取新的评价标准,不管你有没有适应过来。其次,员工对你这位曾经的同事可能是十二分的不顺眼、不满意、不服气,他们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却一副“走着瞧”的神态。<br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究竟该怎么办?是大胆决断,还是边走边看?是一上任就改弦更张,还是按兵不动?是树立权威,还是推行工作?是随大流,还是独来独往?是争取共识,还是自行其事?<br />以上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上任时的具体处境。不过,以下步骤还是可以提醒你应该注意些什么。<br />6.1改变思想<br />如果你想成功,你需要改变你自己以接受新的态度、新的价值观的新的世界观。当我们接受这些新的观点和方法时, 会与旧有的专业身份产生很大的冲突,这种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充满了挑战。因此,新的管理者就亟须一种心理转变过程。<br />首先,成为一个管理者意味着要学会用更开阔、更严肃、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进入角色,怎样才能有影响力,等等。而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br />其次,在最初的时间里,新的管理者常会感到压抑、无法控制地紧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导者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上体、组织的不完善。不管你的精力有多充沛,你也不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妥当,这需要管理者对压力有高度的承受力和纾解能力。<br />另外,当你的管理者角色与你的行为者角色发生冲突时,你怎样调整?调节自己并使自己适应这方面的管理角色是转变的一个主要方面。作为管理者,你必须学习用新的方法来界定成功,你必须学会乐于看到下属成功并乐于帮助他们成功。看到下属成功会令管理者更有成就感。这种感觉确实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br /> 6.2开展工作<br />(1) 分析形势<br />在就职之前,如果连自己想取得什么成就、主要目标是什么、可能遇到哪些主要困难等问题都没有一个总体概念,那么,在你还没有迈出第一步时,现实就会给你当头一棒。<br />在上任前策划好想做的事情要费些时间和精力去反省,因为在原有的岗位上不一定有这些问题,所以,在上任前要抽出一些时间,好好地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一番。要想保证反省的效果,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新领域和员工的信息。<br />如果你入的是一个新行业,最好在到任前抓紧时间掌握一些该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热门话题。读一些必要书籍,而且可以要求公司提供相关材料。<br />(2) 变革慢行<br />即使你本来就是企业员工,也需要慎重行事。在考虑变革的必要性及稳妥地进行变革前,应分析一下单位的竞争优势、团队实质以及自己与前任领导风格的差异。即使你具备卓越的能力,可能为团队管理水平带来质的飞越,仍然必须看清形势,考虑好后果。因为做这些变革还来日方长。<br />(3) 早出成绩<br />早出成绩至关重要。新任领导靠成就得以立身,换了新领导的团队也同样靠业绩成名。<br />首先,要选好努力方向。你的目标应是那些被人们明确视为“成功”的地方,团队付出的努力要最少,失败的风险应最小。然后,根据常识来决定做一方还是多方努力。你瞄准的目<br />标可以是任意的一个项目,如改变团队形象、大幅度改善质量或服务、月产量或利润再上一个台阶、纠正前任的一个错误等。<br />   要保证早出成绩,就要投注个人全部的智慧和热情,作出显著贡献。最能鼓舞士气的莫过于领导人身先士卒参与战斗并提供实际的帮助。<br />(4) 吸取失败的教训<br />如果工作不当,雄心勃勃的你就不得不面对一些失败。要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并从中学习,吸取失败的教训。<br />记下每次失败的经过及后果,分析主要原因,找出自己在判断和行动上的弱点。最终的原因不可以是“运气不佳”或“别人办的蠢事”,那样不能使你受益,只会继续失败。另外不要困在失败的阴影里,要多想想成功后的阳光灿烂。<br />6.3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br />作为管理者,需要清楚自己的双重职责,一是管理你的团队,另一个是要管理你的团队所处的网络,这意味着要管理团队与组织内外其它团队的关系,并随时注意在你周围的高度竞争环境中正在进行着的一切,从而确保你给你的团队所设立的目标能够比较切合实际。<br />新任领导的任务是预先发现潜在问题。这种问题可清楚地归为两类,应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br />内部人员的问题。不要过多担心那些情感外露的人,而应注意那些较为沉默的员工。抽时间和他们谈谈,从实在的工作内容着手,最终引出他们的感情和理性反应。对潜伏的担心应悉心对待,尽量保持安抚和正面的姿态。<br />与其他部门协调的问题。借着新上任的机会,跟相关部门面谈,了解过去出现冲突的地方、冲突的原因和具体事件,把握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确定兄弟部门的需求和期望。并制定一套行动计划,改善原来的配合问题,提高相关部门的满意度。<br />6.4带人先带心<br />班组长多数由上司提拔任命,这就意味着很多原来的同事可能就要成为自己的下属,当原来的同事成为自己的下属时,这种角色的置换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毫无疑问,你的员工中总有人自认比你更适合你的职位。这未必不是事实。何况,即使他们不见得胜任,也许在某些方面比你内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人上去了,就意味着另外的人失去了机会,另外的人员,尤其是感觉自己有竞争实力的人员,受到挫败后容易迁怒受到晋升的这位幸运儿。所以,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就要先化解员工的不服气和抵触情绪。<br />打铁还得本身硬。要想服众,面对工作时,一要身先士卒,不怕困难;二要技术过硬;三要善于组织管理,带领团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生产指标。<br />要带领团队完成工作,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即所谓带人即带心。你尊重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员工就会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加倍回报你的知遇之恩;你轻视员工,视员工为工作的机器,不把员工当人来看待的话,员工就会格外吝惜自己的力气和智慧,甚至与管理者水火不相容,走向对立的局面。<br />成为管理者后,下属对你就有了一种归依和期望。每一个下属,都希望自己的上司公平、公正、有魄力,敢干承担责任。这点是很重要的。我见过很多管理者,他们管理水平不见得怎样,甚至还比较刚愎粗暴,但是下属却很服帖。追其原因,他们的说一不二,勇于承担责任的素质赢得了所有下属的敬重。<br />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16:25

第2章   现场管理<br />   <br /> 现场管理的金科律<br /> 生产活动的6条基本原则<br /> 现场的日常工作(QCD)<br /> 作业日报的管理<br /> 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br /> 生产准备<br /> 目标管理与管理项目<br /> 抓信重点<br /> 晨会制<br /> 标准与标准化<br /> 问题的把握与改善<br /> P、D、C、A<br /> QC七种手法<br /> 5S管理<br /> 看板管理<br />1.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br />    了解并与现场保持密切的接触,是效率化管理生产线的第一步骤,因此,有5条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需遵守:<br />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br />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br /> 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br /> 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br /> 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br />    每当出现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班组长应该到现场去检查现物。在现场对现物详细检查时,要重要地问“为什么?……”并且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法,就应当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使用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br />    改善是从确定问题开始。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班组长的工作之一,应当是要经常注意行动的现场,而且依照现场和现物的原则来确定问题。应用现场现物的原则及一般的常识,可以迅速地解决许多问题。好好地呆在问题的现场,观察现物,而且下定决心找出真正原因,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即时地当场予以解决。<br />    发掘现场原因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这一过程有时亦称为“问答次为什么”,因为问了5次为什么,就是有发掘问题原因的机会。<br />    问题一旦发生了,班组长和管理阶层就必须去解决,并且确定不会再因同样的理由而发生。一旦问题被解决后,新的作业程序就必须予标准化,接着就要进行“标准化(S)—执行(D)—检查(C)—处置(A)”的循环,否则,班组长和管理阶层就会整天忙于救火的工作。<br />    综上所述,当现场发生问题时,首先必须依照现场现物的原则,详细观察问题。其次,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最后,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果之后,就必须将新的工作程序予以标准化。在这种模式下,任何的异常就会衍生出改善的主题,这一主题最终会导致引入新的标准或是提高现有的标准。“标准化”是用来确保改善的效果,使之能继续维持下去。<br />现场自我评估表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17:27

优秀团队的条件 <br />基本要求 评         价<br />很好 好 一般 勉强 很不好<br />5 4 3 2 1<br /> (1) 各方面都很精简,没有“人浮于事”的损失   <br /> (2)扁平化组织—上下级距离很短   <br /> (3)开放式的—透明度高,没有背后小动作   <br /> (4)有适应变化的弹性   <br /> (5)工作的展开、信息的传达非常迅速   <br /> (6)事务的决定以多数一致为中心   <br /> (7)对员工能够量才使用   <br /> (8)尊重现场和第一线的意见,吸取渠道健全,对现场授权   <br /> (9)在组织内外都有竞争对手或激励因素,能够起到帮助员工成长的作用   <br /> (10)进行相互的检查、控制,起到自净、自律的作用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34:03

<br /> 工作日报只是当资料收集起来,上司也不看,也没有什么作用。<br />4.2作业的设计要求<br />    因为作业日报设计时要考虑填写的便利性,所以作业日报的设计有以下要求:<br /> 必要的事项齐备,但是项目尽量精简;<br /> 项目顺序要符合实际作业或逻辑习惯;<br /> 尽量减少文字描述或数量填写,用符合或线条代替记人;<br /> 采用标准用纸,避免过大或过小,方便存档。<br />4.3作业日报的填写<br />   作业日报设计出来以后,我们如何正确填写作业日报呢?<br />(1) 向相关人员说明作业日报的作用,让人认识到其重要性;<br />(2) 班组名、作业者名、产品名、批量号等基本内容可以由现场办公室人填好,再发给作业者填写其他事项,这样可以减轻作业者的填写负担;<br />(3) 生产数量、加工时间等只有作业者才清楚的内容,由作业者记录;<br />(4) 要养成写完后再度确认的习惯;<br />(5) 管理人中要认真审阅作业日报,及时指出异常点并协助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br />(6) 现场人员根据日报把握作业的异常趋向,并针对这种趋向实施重点指导。<br />4.4作业日报的管理<br />(1) 应把握内容<br /> 每人的工作日报是否准确<br /> 材料、作业、产品有无异常<br /> 每位员工的作业效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br /> 作业效率是提高还是下降了,为什么<br /> 整体效率能否反映每个人的工作效率<br /> 生产效率与设备效率的变化情况<br /> 是否严守生产计划(交货期、数量)<br /> 不良状况及相应的工时损失<br /> 实际工时与人员配置是否合理<br /> 哪些地方有尚需改善之处,整体实绩如何<br />(2) 基本方法<br /> 确认作业报表(工时、产量、异常现象)<br /> 使用统计手法对作业能力进行管理(均衡情况、变化推移、计划与累积、异常说明)<br /> 使用图表统计分析效率、成果的变化情况<br /> 调整计划或目标参数<br />(3) 注意事项<br /> 发现不准确的日报表要调查原因,并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指导,直到其掌握为止<br /> 掌握每位员工的知识水平、技术、经验、干劲及兴趣爱好,在必要时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br /> 总结、整理现场的问题点,找到影响效率的关键问题<br />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09-12-18 10:34:33

5.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br />5.1日常的现场管理<br /> 日常的现场管理是我们每个班组长在每天的活动中最普通的工作,也是我们圆满地完成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作。进行生产活动要经常掌握现实的情况,发现问题马上纠正,正是通过这样扎实细致的日常工作减少了异常的发生即使出现异常也能够及早发现。<br />你所管理的班组工作进展很顺利,或者看起来很顺利,这是否是偶然的好运?日常工作没做好时,工作进展一般都不会顺利。<br />本工序的不良品要是流到后工程,或者直接流到客户那里,其影响各损失是不能挽回的,我们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要细到关注每个作业者是否打好最后一个螺丝。<br />5. 2日常管理的要点<br />(1)重视所有管理项目<br />完成生产目标的过程是彻底的标准作业开始到所有班线都具有积极工作的环境,注意所有管理项目,不能忽视任意一个。<br />这些管理项目当中缺少任何一种都不能达成所希望的生产目标。对于每个项目还要掌握异常,作为异常发现后的对策,必须在严重的不合格发生之前行动。<br />今天抓品质,明天弄设备,这样的管理只会四处起火,处处要扑救。<br />(2)决定重点管理项目<br />管理项目的重要度根据现场或者当时的状况而不同。<br />决定管理的优先顺序位,自己的班组中“不给下个工程或客户添异常”,根据这样的原则确定重要的项目。决定重点管理项目的时候,要跟上司充分商量,跟有关部属调整抓住中心。<br />这时,当然的事情,对于其重点管理项目“应该做怎样的程度为止”,怎样进行和管理水平设定的必要。<br />(3)管理的习惯化<br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工作?<br />比如调查日常健康状态要查食欲是否与平常不一样,身体的哪个部位是否有疼痛,体重的变化等,一般用与平常的自己有什么不同来判断。按“自己的健康指标来管理”的方式来管理的人很少,生活之中发现和平常不同的事(异常),消除其原因(处理),并把效果维持下去。<br />这样的事有成为习惯的必要,这叫做管理的习惯化,为了了解自己的班组最适当状态和不一样的状态,平时就有必要量化和明确化一些工作。<br />5.3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br />班组的日常现场管理是班组长进行正确的生产活动之必要的工作,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地累计。<br />其累计的全部工作,是为了人、物、设备生产要素最大发挥作用。班组长日常的现场管理进行的各种活动,还是为了达成各种各样目标的P——D——C——A管理循环。<br /> 日常现场管理是品质、作业、安全卫生、成本、设备等一切的管理,为了达成生产目标,所使用的一切都可成为管理对象。<br /> 拿作业管理来说,作业管理的目标里,有为生产计划的达成和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各样的目标。下面以担当组装作业组的生产计划达成作为例子来考虑吧。<br /> P(计划):要达成生产<br /> 在组装线上,根据生产台数和生产体制决定生产线的速度。组长对本组的人员合理调配,使全部作业者在节拍内要制造出成品,这样的体制有制定计划的必要。<br /> D(实施):实行计划→作业设定。<br /> 生产节拍之中工作要圆满地结束的话,必须要有熟练的作业设定。<br /> 为了更好地生产,作业者每个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设定水平的高低对于作业者的负荷影响很大,不合理的设定造成更多的浪费、勉强、不均衡、进而影响品质、生产的达成率,根据作业者每个人的能力以及作业内容熟悉的程序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br />C(检查):调查目标和实绩的差<br />在新的作业设定之下开始了生产,作为组长,要非常注意新的设定,作业者在节拍内工作是否圆满地结束。<br />如果目标和实绩没有差距,作业者是否出现不合理设定的内容也要检查。<br />A(行动):采取对策或者改善<br />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进行提高生产能力的作业训练或挖掘生产方式的水平的改善方案。<br />对于我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学习了日常的现场管理,那么你应该制定每天的行动计划,不断提醒自己往目标迈进。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班组长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