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09:11:56

<p>□授权与目标管理<br />在专门化与人性论两大原则之下,有许多管理思想及技术相继出世,帮<br />助经理人员在企业机能与管理机能的大范围下进行决策、资源运用及协调的<br />工作。其中对各阶层管理人员比较重要的是管理思想授权(Delegati0n)与<br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0bjective)。</p><p>所谓授权是上级的人员把因组织上的职位所得到的决策权力分授给部<br />属,以利任务之完成。因为组织结构通常含有许多层次,所以此处所称的上<br />级人员及部属是指许多相对立的人们而言。上级人员把做事、用人、用钱、<br />使用设备、对外交涉等等的权力分给部属时,其目的是要部属帮助他完成该<br />职位所应尽的责任,因为他本人精力及时间都有限,所以必须分工一下,除<br />了分工的原因之外,上级人员的授权行为还含有鼓励下级人员主动向上奋进<br />的人性论道理。依据人性分析,一般人都愿被重视及被重用,所以把权力与<br />任务分授给部属乃是重视及重用的表现。</p><p>除了分工及重视部属的人性外,授权的实施尚可缩短意见交流(或情报<br />传递)的时间与提高其精确度,而改进各种决策的品质。所以在组织行为里,<br />授权程度越高的管理措施,越能提高管理成效。</p><p>为了实施授权的理论,在管理实务上有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以目标<br />作为一切管理部属行为(如组织、用人、指导、控制)的中心。换言之,在<br />要求部属在某段时间内完成某种程度的成就之前,必须设定目标以为将来行<br />动方向、速度及配合的准则。如此,一则可让部属了解到底上级要求的程度<br />是如何,而利自我控制;二则可使上级知道到底曾经要求部属做到何种程度,<br />以利事后的纠正及奖惩标准。假设没有具体的目标,大家日日处于毫无头绪、<br />六神无主、打滥仗的情况中,不只浪费资源,并且无法使上级及下级得到“胜<br />利而愉快”的心理享受。</p><p>目标设定之后,就成为授权的根据,因为部属为了达成目标内的任务,<br />自然需要在用人、用钱、用设备、做事,以及对外交涉及协调的权力。所以</p><p> <br />要实施授权的观念时,设定合理,具有衡量性,及具有鼓励性的部门、单位,<br />甚至个人目标是最基本的方法。</p><p>要实施授权的观念时,设定合理,具有衡量性,及具有鼓励性的部门、单位,<br />甚至个人目标是最基本的方法。</p><p>一般常用以表达目标的工具有部门或单位的计划书、工作进度表、工作<br />分配表、工作配额或工作标准、工作说明书(个人)、职责说明书(单位管<br />理)以及部门的预算。</p><p>目标管理观念的实行困难处不在于抽象目标的有或无,而在于目标的确<br />定是经由何种方式、应用何种预测资料及技术、以及如何衡量将来达成程度<br />的方法。当涉及此等问题时,目标管理已经从观念性的知识进到技术性的知<br />识。<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09:13:02

<p>《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p><p>目标是企业的预期成果。</p><p>一、目标的含义和性质</p><p>□目标的性质<br />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奋力争取达到所希望的未来状<br />况。具体地讲,目标是根据企业(组织)宗旨而提出的企业(组织)在一定<br />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p><p>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组织)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因而在制定<br />目标时,必须把握好目标的这些属性。</p><p>1.目标可以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前者是指使生产水平或经营<br />活动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后者是指使生产水平或经营活动水平维持在<br />现有水平。例如,某厂产品的废品率在 <br />15%左右,在计划中要提高工作质量,<br />使废品率降到 <br />10%。这个 <br />10%就叫突破性目标。<br />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组织目标<br />是分层次、分等级的。下图是目标层次的示意图。<br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①环境层——社<br />会加于组织的目标。例如企业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br />务,并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②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br />统的整体目标。例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改善<br />员工生活、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以及创造文明的工作环境等目标;③个人<br />层——组织成员的目标,例如经济收入、工作丰富化、兴趣爱好、荣誉和成<br />就感等。</p><p>将组织目标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有助于搞清影响目标制定的各种因<br />素,以及当各种因素相对力量发生变化时对组织目标制定的影响,例如,经<br />济体制改革使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增大,这就促使企业为了吸引人才和稳<br />定员工队伍,必须在制定企业目标时,更注意考虑诸如增加员工的收入、使<br />工作内容丰富化、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以及帮助员工实现个人成就等方面的<br />问题。</p><p>将组织目标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还有助于深入分析各层目标之间的矛<br />盾,并进一步认识各层次目标之间取得和谐一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企业<br />目标为例,环境层与组织层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p><p> <br />的效率和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宗旨,向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br />的产品或服务,并承担起提供就业、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取得经<br />济效益的前提和基本途径。环境层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组织层目标<br />的实现效果。</p><p>的效率和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实现自己的宗旨,向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br />的产品或服务,并承担起提供就业、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取得经<br />济效益的前提和基本途径。环境层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组织层目标<br />的实现效果。</p><p>企业目标的组织层与个人层之间,也存在着如何取得最人的和谐一致的<br />问题。企业的组织层目标是其成员共同利益的体现。在今天的社会中,个人<br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参加到某个组织中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作出最<br />低限度的“牺牲”,交付出个人行为的自我控制权,必须愿意为一个组织的<br />目标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个人目标实现的前提,<br />个人目标只能是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得到实现。这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br />标取得和谐一致的基础。但是,个人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意愿的强度和时<br />间分布却是变动的,因为它受到个人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的影响。最早对这<br />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I·巴纳德。个人目标和组织<br />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巴纳德提出他的“效果”和“效率”两分法。他认为,<br />一个正式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它要有一个目标或目的,如果协作是成功的,<br />达到了目标,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果的:而效率则不同,效率是指个人目标得<br />到满足的程度。使组织成员继续为组织贡献力量的程度,是他们个人感到满<br />意或不满意的一种函数。如果他们的个人目标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停止贡<br />献力量或退出该组织。从他们的观点来看,这个组织就是无效率的。如果一<br />个组织是无效率的,它就不可能是有效果的,因而不能继续存在。在巴纳德<br />看来,这是组织理论的一条普遍原则。巴纳德的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可取性。</p><p>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以及二者之间取得最大限度和谐一致的必要<br />性,是“目标管理”产生的主要起因之一。</p><p>3.目标的网络化。组织中各类、各级目标构成为一个网络,网络表示研<br />究对象的相互关系。一个组织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br />促进来实现的。所以,目标和具体的计划通常构成为一个网络。目标和计划<br />既然构成为一个网络,它们就很少表现为线性的方式,即目标与目标之间左<br />右关联、上下贯通、彼此呼应,融汇成一个整体。<br />正因为目标和计划是按一定的网络的方式互相连接的,因此要使一个网<br />络具有效果,就必须使各个目标彼此协调,互相支援,互相连接。图为某企<br />业开发新产品目标网络示意图。.. </p><p>{ewc MVIMAGE,MVIMAGE, !15900640_0031_1.bmp}<br />发展新产品目标网络</p><p><br />4.目标的多样性。一个组织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即使是组织的主要目标,<br />一般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工商企业来说,通常要在.. 8个主要方面设立<br />目标,它们是:①市场地位;②创新和技术进步;③生产率;④物质和财力<br />资源;⑤利润率;⑥主管人员的绩效和发展;⑦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劳动态度;<br />⑧社会责任。每一个方面都还有更具体的目标,例如利润率方面,就至少应<br />有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投资报酬率等目标。然而,尽管组织的目标是<br /> <br />多种多样的,组织除了主要目标方面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目标,但并非目<br />标越多越好。相反,应当尽量减少目标的数量,尽量突出主要的目标。</p><p>多种多样的,组织除了主要目标方面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目标,但并非目<br />标越多越好。相反,应当尽量减少目标的数量,尽量突出主要的目标。<br />使 <br />1989年的物价总指数明显地低于<br />去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显然比明确规定 <br />1989年物价总指数的具体<br />数字要主动得多,合理得多。评价模糊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也不同于明确目<br />标,它是一种满意标准,是一种价值判断。</p><p>了解目标的多样性,有助于主管人员正确地确定目标和充分发挥目标的<br />作用。</p><p>5.目标的时间性。按时间长度,可以将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br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br />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基础,任何长期目标的实现必然是由近及远,在<br />长期计划的第一年中实现的短期目标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一方面,第一年<br />所要做的工作必须为以后相继各年所要做的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短期<br />目标必须体现长期目标,必须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为了使长期计划和短期<br />计划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关系,首先应使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形成一个整<br />体关系。所以,确定短期目标的过程实质上是确定长期目标实现的先后次序<br />的过程。为了使短期目标有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拟定实现每个目标的<br />计划,并把这些计划汇合成一个总计划,以此来检查它们是否合乎逻辑,是<br />否协调一致和是否切实可行。</p><p>6.目标的可考核性。按考核目标的性质可以将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br />目标。我们强调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而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br />法就是使之定量化。但是,许多目标是不宜用数量表示的,硬性地将一些定<br />性的目标数量化和简单化这种做法可能是危险的,其结果有可能将管理工作<br />引入歧途。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中学应否以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的<br />争论。在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定性目标是不可缺少的,主管人员在组织中的<br />地位越高,其定性目标就可能越多。有时,提出一个定性目标可能比规定一<br />个定量目标使主管人员处于更有利更主动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定性目<br />标类似于模糊目标。大多数定性目标也是可以考核的,但考核定性目标不可<br />能和定量目标一样考核得那么准确。一般定性目标在多数情况下是用“多好”<br />的标准来衡量的。尽管确定可考核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但任何定性目标都<br />能用详细说明规划或其他目标的特征和完成日期的方法来提高其可考核的程<br />度。</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4:38:28

<p>□目标的作用<br />目标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p><p>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是一个为了达到同一目<br />标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如果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就无需管理。<br />目标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管理指明了方向。例如,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实<br />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就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各方面的管理工作<br />规定出了一个总方向,它是我们党将工作重点彻底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一<br />个标志。这是一个实现难度很大的目标,从而促使我们国家的各项管理工作<br /> <br />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不能有丝毫松懈。</p><p>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不能有丝毫松懈。<br />激励作用。目标是一种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从组织成员个人的<br />角度来看,目标的激励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br />能调动起潜在能力,尽力而为,创造出最佳成绩;②个人只有在达到了目标<br />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br />要使目标对组织成员产生激励作用,一方面要符合他们的需要;另一方<br />面要有挑战性。目标要富于挑战性应当作为制定目标的另一条原则。</p><p>3.凝聚作用。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它必须对其成员有一种凝聚力。<br />一盘散沙的组织是难以发挥作用的,是不能够长期存在的。组织凝聚力的大<br />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组织目标。特别是当组织目标充<br />分体现了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并能够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取得最大程度<br />的和谐一致时,就是能够极大的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献身精神和创造<br />力。而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潜在的冲突,则是削弱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原<br />因。因此,使组织目标与群体或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之间取得和谐是制定目标<br />的又一条原则。<br />4.目标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大量管理实践表明,凭<br />上级的主观印象和对下级主管人员的价值判断作为对主管人员绩效的考核依<br />据,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因而不利于调动下级主管人员的积极性。正确的<br />方法应当是根据明确的目标进行考核。为此,目标本身必须是可考核的,这<br />也是制定目标的一条主要原则。<br />实践表明,对于某些管理工作,例如人事工作、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br />参谋性质的管理工作等,制定可考核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方面,一种<br />有效的方法是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然后从具体工作的角度制定目标。例如,<br />提高员工技术素质这个目标不便于考核,但是对员工的技术水平、技术培训<br />和技术革新成果就比较容易制定可考核目标。这样,采用分解的力法,将员<br />工技术素质具体化,就比较容易制定出可考核的目标。<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4:56:31

<p>□目标的重要性<br />一个组织的每个部分与每个人必须为组织总体目标做贡献。目标是其它<br />计划和集体努力的方向——为了选择恰当的方式就有必要弄清目标,而且,<br />目标也必须有一个有序框架,从大目标和目标体系的主要任务着手,并继而<br />确定每一个组织成员的目标。</p><p>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管理,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方向是什么。<br />虽然总目标要取决高级管理部门,但目标层次中处于较低一级的层次,或计<br />划网络中每一个较低级的环节,都应当能够就其特定的目标,同较高的层次<br />或阶段进行反复的磋商。重要的是,经理及其下属人员都应该明确他们的目<br />标,并在确定目标时都有发言权。虽然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甚至也是显而易<br />见的,但实际上往往做不到。雇员往往不知道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也没有<br />同上司进行讨论的机会。</p><p>个人、部门和多部门的组织可以各有目的或目标(我们使用了两个同义<br />词);同样,个人和组织部门也可能都没有目标。个人有无目标常常给个人<br />工作带来很大差异。..没有目标,可导致态度消极,或草率地从事大量不<br />相关的活动。消极的、无组织的忙乱,不会产生殷实的成就。</p><p>另一方面,并非任何目标都能改善工作。对许多个人、部门和大组织来<br />说,所谓目标常常仅是模糊的希望..:“我们希望逐年增加销售量”。为</p><p> <br />取得成就而认真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p><p>取得成就而认真设计的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p><p>(一)它们是否很具体?</p><p>(二)它们是否现实?</p><p>(二)它们的成就可否验证?</p><p>(四)它们是否具体规定了实现的时间?</p><p>(五)它们是否包括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具体中级指标或目的,它们的成<br />功是否也可以加以验证?</p><p>..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来自同一过程,短期目标是执行性目标,是为<br />长期同标服务的,其时限通常不超过 <br />1年。建立短期目标的方法之一,就是<br />使目标通过组织层次“瀑布式”地下落。此法包括的步骤如下:</p><p>1.目标建立过程开始于组织最高层宣布使命;<br />2.然后根据组织使命建立长期目标;<br />3.由长期目标导致建立整个组织的执行性目标(短期目标);<br />4.然后建立组织内部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br />5.为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中的下属单位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br />这个过程通过组织层次一直向下继续进行。<br />这种“瀑布法”既能确保组织内部各单位的长、短期目标与整个组织的<br />长、短期目标相一致,又能保证全过程的协调。<br />在大部分企业中,必须有 <br />7个明确的销售目标,而不是只有一个:</p><p>1.现有产品在它们目前的市场上要取得什么样的地位,这种地位是用美<br />元表现出来的,并且表现为在市场上占有多大的百分比,用直接和间接的竞<br />争来衡量。<br />2.现有产品在新的市场上要取得什么样的地位,也是以美元和占有市场<br />的百分比来表示,也是用直接和间接的竞争来衡量的。<br />3.应当放弃的现有产品——出于技术的考虑,由于市场的趋势,为改善<br />产品组合,或者是因为管理部门决定了它应当做什么生意。<br />4.现有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产品的数量、产品的特性,它们应当得到<br />的美元数量和市场的份额。<br />5.新产品应当形成的新市场——以美元和所占的市场份额来计算。<br />6.为了完成销售目标而需要的分配组织以及相应的价格政策。<br />7.订立一个服务目标,由公司、它的产品、它的销售和服务组织来衡量<br />怎样以雇主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来妥善地供应雇主。<br />最低限度来说,服务目标应当符合取得有竞争力的市场地位而制定的目<br />标。但是,在服务工作上,做得和竞争者一样好还不够。因为服务是取得雇<br />主的信任和满意的最好最容易的办法。服务工作做得怎样,决不能通过管理<br />部门的猜测来衡量,也不能根据“大老板”与重要用户偶然的闲谈来估计。<br />应当是用定期的、有系统的和不带偏见地向用户面对面的调查来衡量。</p><p>管理企业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需要和目标之间求得平衡。这就要求作出<br />判断。寻求某一个唯一的目标,实质上是企图寻求一种“灵丹妙药”,有了<br />这种灵丹妙药,就没有必要对错综复杂的现实做出判断了。但是这显然是不<br />可能的。人们所能做的是使做判断成为办得到的事情,这就需要缩小判断的<br />范围,减少可供选择的方案,找出一个明确的核心,事实要有根有据,对行<br />动和决定的作用和效果要有可靠的计算。而要做到这些,由于企业的性质本</p><p> <br />身,需要有多重目标。</p><p>身,需要有多重目标。</p><p>有 <br />8个领域是必须要订出绩效和成果的目标来的。这 <br />8个领域是:</p><p>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和财政资源、可赢利性、经理人的绩效<br />和培养、工人的工作态度、公众责任心。</p><p>地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应该用他和他的地区销售力量对销售部门作的<br />贡献来说明:工程项目工程师上作的目标应该用他,他的技术人员和绘图员<br />对工程部作出的贡献来说明..</p><p>这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亲自提出和确定他的部门的目标。当然高一级的<br />管理部门必须保留批准或不批准这些目标的权力。但是,提出目标则是管理<br />人员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他的主要责任。</p><p>真正的困难不是确定我们需要哪些目标,而是确定如何设立这些目标。</p><p>在开始任何行动过程之前,必须清楚地确定追求的目标,使人人理解它<br />而且必须表达透澈。</p><p>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目标管理来自我控制。每一个管理人员,上至“大老<br />板”下至生产工长或主管办事员,都必须明确规定其目标。这些目标必须规<br />定该人员所管理的单位应达到的成就,必须规定他和他的单位在帮助其他单<br />位实现目标时应作出什么贡献,还应规定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能期望其他<br />单位给予什么贡献。换句话说,从一开始就应把重点放在集体配合和集体成<br />果上。这些目标始终应该是以公司的总目标为依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目标<br />应该规定自己对实现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总目标作出的贡献。目标管理的最大<br />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管理人员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br />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br />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即使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管理集团在方向和努力上获<br />得一致,但一定能做到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p><p>我并不轻易应用“哲学”这个词,事实上我宁愿完全不用它。这个词太<br />大了。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却可以恰当地叫做一种管理哲学。它把客观的<br />需要转化成为个人的目标,从而保证能取得成就。这是真正的自由。</p><p>在要求组织目标明晰性的喧嚷中,考虑一下模糊性的可能的功效会是明<br />智的,明确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判定的机械的程序可能会轻视人的因<br />素,并引向一个窒息个人主动性的枯燥乏味的环境,以致使人力资源得不到<br />充分利用。按照蓝图和规程进行的极有目的的行动对组织成员可能是不愉快<br />的。</p><p>在一个多目标的环境中,任何一个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多个以上的目标<br />是不可能的。当集中注意某一特定目标时,系统中的其他目标必然相对地模<br />糊。这一点对长短不同的时限都同样适用。短期目标可以相当明确,而中期<br />和长期目标则比较模糊。明确地确定长期目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p><p>如果目标规定得较笼统,组织成员就有余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在细节上填<br />空补缺,并按照自己的喜好修改样式。超精确性能够破坏灵活性,并使个人<br />和组织更加难于适应变化着的情况。模糊性使采用不同手段达到同一目标成<br />为可能。同等结果(用不同手段达到同一目的),这个概念在有生存力的系<br />统中是十分重要的。模糊性也能促进偶然发现珍宝的才能——即偶然地达到</p><p> <br />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组织活动的非预期的副产品。如果目<br />标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在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上又有主动性的余地,那么,<br />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p><p>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组织活动的非预期的副产品。如果目<br />标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在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上又有主动性的余地,那么,<br />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4:56:48

<p>二、建立目标体系的原则</p><p>□计划是目标管理的基础<br />目标是一个组织或一个人努力的目的,更是一切行为的导向。明智地选<br />择适当的方法手段来达到目标管理活动,就是“计划”(Plan)的过程。计<br />划是管理的基础,没有计划一切管理活动均将无从发挥作用。葛兹(G0etze)<br />说:“仅有计划并不能使企业一定成功,必须要有行动,企业必须针对行动<br />方案来执行。无论如何,计划可以使一切行动集中于各种目标,计划亦可以<br />预测哪些行动将指向最终目标,哪些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哪些行动将使彼<br />此间力量相互抵消,以及哪些行动是与事无补的。管理计划则是在寻求一种<br />步调一致,合作无间的工作构想,使能达成管理上所希望的目标。倘无计划,<br />则一切行动仅能任其随意发展,除混乱之外将一无所获。”所以要想达成目<br />标,必须从事计划,要想彻底达成目标获得最大的效果,必须周密妥善地从<br />事计划。有目标而无计划,则目标永远是一种理想,有计划而无目标,则计<br />划必然毫无凭借而失却价值。同时计划愈周详,目标愈明确。计划愈草率,<br />目标愈笼统。如不经过周详的计划,将笼统的目标付诸实施,则将使执行人<br />员无所适从,甚至导致成为重大的错误。总之,健全的计划必须包括目标的<br />订立,重要政策的确定,方法程序的抉择,并对预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进行<br />方向,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所依据,按步就班,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目标的<br />建立就需要建立在健全的计划结构体系上。</p><p>计划涉及未来,就未来时间的长短而言,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br />划与短期计划三种,至于长中短期之时间应依计划性质而定,并无明确的规<br />定。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长期计划的意义,一方面并非企图预知明天将<br />发生何事,而是如何将目前问题的未来意义列入考虑;另一方面,长期计划<br />更非决定明天将做何事,而是探究今日应如何行动,以便应付不可确定的明<br />天”。可见长期计划代表一种管理的思想方式和工具,使组织能够适应外界<br />环境的改变而生存,其本身就含有长中短期计划的意义在内。</p><p>长期计划的期间,因行业的不同而互异,最常见的是 <br />3—5年,有的是<br />10—20年。就一般而言,都认为 <br />2年以下为短期计划,5年以上为长期计划,<br />而 <br />2—5年之间为中期计划。长中短期计划的制订,都是以企业整体为出发点<br />而不是以部门或功能来划分。短期计划实质上可能是长中期计划的一部分,<br />也可能使长中期计划的判断与政策目标更加具体化,理应协助长期目标的达<br />成,但一般在拟订短期计划时,常易忽略长期计划的需求,甚至短期计划和<br />中长期计划或政策相抵触。因此管理当局应利用有关资料,定期检查两者是<br />否已达成整体的配合,务必使两者相互配合彼此呼应,成为一完整的计划体<br />系。<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5:14:02

<p>□目标结构<br />目标结构<br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指标,用来说明计划的最终目的,执行时努力的标的<br />与考核时成果验收的基准,也是整个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br />依据。目标管理就是要求一个机关或团体在组织体系下,依其地位,配合整<br />体目标的达成,将全年度的重要工作,设定有系统的目标,仗组织内每一阶<br />层的工作人员,都有具体的目标为依循,亦即作为努力的方向。</p><p>组织存在的价值既在于不断的追求新的目标,组织内的工作人员亦应设<br />有一定的工作目标,以表达所致力于组织目标的事务,目标管理有融合个人<br />目标与组织目标于一体的功效。行为科学的研究,说明一个人在致力于完成<br />自己所承诺的特定目标时,其所产生的推动力,能使个人的潜在能力变成实<br />际的成果。同时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就在个人的潜能变成实际效果的情况下<br />获得完成。</p><p>一个组织的总目标的设定是目标管理制度的起点,由总目标产生分项目<br />标,按组织层级发展下去,形成目标网。具体言之,任何组织都应该有他明<br />确而具体的总目标,在组织体系内的各层级,为达成组织的总目标,必需要<br />有部门目标、单位目标或个体目标。各级工作目标都是整体目标的一部分,<br />由数个部门目标支持总目标,同样的由数个单位目标或个体目标来支持部门<br />目标或单位目标。目标气目标间左右关连,上下一贯,彼此呼应,融汇成为<br />一体。</p><p>2.目标网——目标连锁体系<br />上述目标结构(目标体系)的建立,可使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本身的工<br />作与整个组织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情形,进而促使全体<br />的努力都集中在整体目标的完成方面。各层级目标的设立是由上而下利用目<br />标设定会谈方式逐级建立其工作目标,自然形成目标的连锁体系,亦即所谓<br />“目标网”。</p><p>目标连锁体系的建立是从总目标(0ver-all0bjective)开始的。总目标<br />依计划期间可分为长期计划目标、中期计划目标与年度计划目标三种,年度<br />总目标应与会计年度总目标相配合。总目标的设定由机关首长负责,但实际<br />上却是最高管理阶层,依据上级的要求参酌机关本身实际的情况综合研析而<br />得。总目标订定后,应依次订立业务部门目标(Line 0bjec-tive)与幕僚部<br />门目标(Staff 0bjective)。在一个组织体系中,业务部门负有该组织的主<br />要任务,其目标应先订定,然后再订定幕僚部门的目标,因为幕僚部门的工<br />作是协助业务部门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其目标的订立必须主动配合业务部门<br />的目标,然后再依次由上而下订立各阶层的目标,这是目标网的主干。通常<br />可分四个层次。</p><p>(1)高阶层的目标,必须代表一个组织的整体目标。<br />(2)中层各部门的目标,必须代表为执行整体目标,各部门业务所应完<br />成的期望。<br />(3)基层工作单位目标,必须代表为贯彻各部门所期望的各项成果。<br />(4)个人工作目标,必须代表为完成基层工作目标的各项基本要素。<br />总之,目标的设定,只要认为可以获得效果,尽可自上而下传到组织的<br />末端去,如此,由组织的高层级到直接工作者之间,形成一个目标连锁体系<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6:37:01

<p>——目标网。<br />1.设定目标应考虑的因素<br />目标的设定既不能仅凭想象闭门造车,更不能好高骛远,纸上谈兵,而<br />应就主观的需求配合客观的环境妥加订定。所谓主观的需求,就是单凭个人<br />的理念所做的决定,倘无客观事实支持,容易造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br />所谓客观环境,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p><p>包括政治的因素、经济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等,分述如下:</p><p>(1)政治的因素。政府是政治性浓厚的一种团体,基本政策不容更改,<br />但国际与国内情势,时有不同,政府的政策方案自需随时因地制宜,因事制<br />宜,因时制宜。<br />(2)社会的因素。任何一个机关团体都是社会系统(S0- eial System)<br />的一环而不是孤立体,个人更无法离群自立。因此任何行政措施或企业措施<br />都需要考虑社会化的目标,也就是说目标的设定亦需符合社会的利益。<br />(3)经济的因素。经济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因,政治仅是达到经济目的<br />时所应用的手段。20世纪的政府活动大多偏重于经济方面,每一件措施常会<br />包含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意义在内,同时政治也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影<br />响。大如国家建设计划必须考虑国家的经济基础及社会经济开发的情形而<br />定;小如一般工作目标的设定,倘无适当经济因素的配合,将难完全实现目<br />标。因此如何考虑经济因素,运用有限资源,设定适当目标至足重视。<br />(4)技术因素。自..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达与科学的<br />进步,各种生产、制造、管理等方法技术,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技术精粗与<br />社会基础、经济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倘若制订计划设定目标时,无视技术<br />因素,其结果不是粗制滥造就是徒劳无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利用对公共<br />行政或企业管理均有莫大的便利与功效,但是由于缺乏普遍的了解、技术运<br />用的不够熟练、基础资料的不切实际等技术问题,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br />形成欲速不达的现象。因此目标的设定,对于各种技术因素不能不予考虑。<br />2.目标设定的方法<br />对于目标的设定,可采思维创造的处理过程(Pr0cess 0fThinking),<br />决策的处理程序(Pr0cess,.. 0f Decisi0n Making)或其他科学方法来决定,<br />兹分述如下:</p><p>(1)思维创造的处理过程。依照隆德尔(Frederil G. R0n- dall)<br />的说明,可从下列五个步骤,决定最适当的目标。<br />①对问题理解(Sensing)。<br />②收集、分析、整理有关问题的资料(Preparati0n)。<br />③对资料作详细的分析和考虑(Incubati0n)。<br />④鉴定可行的目标方案(Illuminati0n)。<br />⑤对可行的目标方案作实际的试验(Verificati0n)。<br />(2)决策的处理程序。李吉非认为可依下列程序处理:<br />①选择决策时机。<br />②分析客观环境。<br />③认定目标方案。<br />④检讨每一目标方案的可能结果。<br /> <br />⑤从各方案中选定最适当的方案。<br />⑤从各方案中选定最适当的方案。<br />科学方法。应用科学的法则,对目标的订立,先经过调查、试验、<br />分析等程序,作为决定目标的依据。<br />总之,目标的设定关系重大,不可不慎重进行,重大工作的目标固应多<br />方考虑按前述方法进行求得确切目标,对于较简单的工作或平常的业务目<br />标,也可由直觉(Iniuiti0n)、事实(Facts)、经验(Experience)和信<br />念(C0nsidered 0pini0n)来决定。<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6:37:15

<p>□原则<br />欲使目标设定正确,并合乎现代管理的要求,各管理学者虽各执己见,<br />但一致认为须列举其原则以供理论研究与实务推行的依据。</p><p>综合各管理学者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归纳目标设定应该具备下列.. 10项原<br />则。又为便于详细分析及应用起见,特将此.. 10项原则以“六何”方法说明其<br />每一原则系属何事?为何?</p><p>如何?何人?何时?何地?并列举实例,以增加目标设定的印象。</p><p>1.何事<br />各层级的个体目标须能支持共同的总目标。<br />2.为何<br />(1)依据现代组织原理,乃由个体组成整体及由整体发展个体。组织的<br />基本目的,就是要将一个机构内的一切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发挥整体<br />的最高效能。<br />(2)行政机关施政的目标,在达成国家的大政方针(或称国家利益与国<br />家目标)。因此必须分门别类、分工合作、各尽其职、才能发挥“科技整合”<br />的精神,集中个体力量,达成整体目标。<br />3.如何<br />(1)制订总目标时须力求简明,并充分考虑达成总目标的条件及限制因<br />素,促使次级单位对总目标要求事项,能充分了解与确能接受。<br />(2)赋予次级单位的个体目标,亦须简明扼要,同时亦须考虑各层级所<br />具备的条件。<br />(3)运用目标会谈方式,商订总目标及赋予各层级目标,进而策订整个<br />机关的目标网。<br />(4)于执行过程之中,随时注意各次级单位的执行状况,如发现偏差,<br />立即加以纠正,以统一步调。<br />4.何人<br />(1)上级主管对次级主管的督导协调。<br />(2)次级主管对上级主管的适时报告与了解意图。<br />(3)上级机关与次级机关对于幕僚的协调。<br />(4)管制考核单位与主管业务单位的协调与管制。<br />5.何时<br />(1)计划目标策订前。<br />(2)计划目标策订间。<br />(3)计划目标执行过程中。<br />6.何地</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6:37:50

<p>三、目标与战略</p><p> <br />□战略制定<br />□战略制定<br />战略的重要性<br />对一个企业来说,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br />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战略是一个总方向,它涉及企业向哪里发<br />展的问题。战略还具有对抗的含义,它总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br />正在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订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的薄弱环节或某<br />些方面管理不善的问题通常可以容忍,至少暂时可以容忍。相反,如果企业<br />相对他的竞争对手的地位恶化,则将危及企业的生存。事实上,一旦企业的<br />盈利率被他的竞争对手所控制,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再有较好的管理。所以,<br />把以直接改变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实力为目的的规划活动称之为“制定战<br />略”,这将有助于我们更确切地把握战略的含义和作用。</p><p>经营方向的选择是战略的核心问题。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br />的美国.. IBM公司的成长。在本世纪40年代,当时的IBM公司尽管有一个响亮<br />的名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制造商业数据处理机的<br />中型企业。1947年,第一台计算机“艾尼柯”(ENICA)研制成功,这是一<br />台为军事用途设计的专门从事科学计算的计算机,当时工业界流行的看法<br />是:计算机是用于科学计算的高速运算工具。但.. IBM公司的创造者托马斯·沃<br />森(Th0mas Wats0n)的观点却与众不同,他以其远见卓识预见到计算机最<br />主要的用途是数据处理领域。于是他为.. IBM公司制定了新的战略:集中力量<br />研制高效和廉价的,用于会计和工资计算这类商业日常事务和信息处理业务<br />的计算机。正是这一战略,使.. IBM公司在.. 1953年就率先推出了.. 650型商业数<br />据处理用计算机、并在头5年中就卖出了.. 1800台。这个数字是当时最权威的<br />市场研究人员对整个.. 20世纪全世界计算机销售量最乐观的预测数字的两<br />倍。也正是这一战略,使.. IBM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讨算机企业。</p><p>要完成制定战略这件极端重要又非常困难的管理任务,应当遵循一定的<br />程序,进行系统分析,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及依据一定的原则。<br />下图给出了战略制定的程序,下面我们以企业战略为例,对制定战略的各个<br />主要环节作一个简要的说明。</p><p>2.问题的提出和目标的确定<br />制定战略的第一步在于正确地提出问题。正如艾伯特·爱因斯坦<br />(A;bertEinstein)所说:“我希望知道我应该向自己提出什么问题!”那<br />么制定战略通常应当向自己提出哪些问题呢?</p><p>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认为,应当从下述三个方面出发,即<br />我们的企业是个什么企业?将是个什么企业?应该是个什么企业?要回答这<br />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问一下:“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的顾客购买的到<br />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当进入什么市场?”“什么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br />的市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进行战略分析,而且还需要运用想象力,<br />要摆脱以往的经验和现状束缚,尤其是要摆脱现有产品和业务的束缚。</p><p>3.战略分析<br />战略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选择企业应当进入的市场,这些市场的结构特征<br />和潜在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主要的分析内容和方法有市场细<br />分、行业组织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p><p>(1)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构成总体市场的不同顾客(用<br /> <br />户)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将他们细分为若干相类似的顾客群<br />体。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优势,确定目标市场,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p><p>户)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将他们细分为若干相类似的顾客群<br />体。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优势,确定目标市场,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br />市场细分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按一个主要影响需求的因素细分,<br />例如按收入水平、年龄范围、地理位置或行业等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②按<br />两个以上影响需求的因素细分,例如,按收入水平和年龄范围进行细分。在<br />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给一种<br />产品安排一个在目标市场的顾客心目中独特的、理想的位置,也就是解决如<br />何进入目标市场并占据什么地位的问题。</p><p>(2)行业组织分析。行业组织分析是采用行业经济的方法,对企业所处<br />的行业或是打算进入的行业的集中度、行业内产品的差别,以及行业壁垒等<br />问题进行分析。由于集中度指标能够反映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br />变化趋势,且容易定量化和便于测量,因此采用得最为广泛。<br />常用的集中度指标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和哈菲德尔指数(0.C. <br />Herfindahl Indcx)等。以绝对集中度指标为例,它是用市场上前几位企业<br />(一般是前.. 4位或前.. 5位)的生产量(一般为销售额)或资本存量占整个市<br />场生产量或资本存量的比例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p><br />式中,C n——X是行业市场前几位企业的绝对集中度。<br />绝对集中度反映一个企业的垄断程度,其中的生产集中度指标,已成为<br />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经济统计指标。<br />行业壁垒分析是为制定进入战略或防御战略提供依据的。形成行业壁垒<br />的因素主要有:</p><p>a.规模经济。大规模的经济性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br /> <br />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的存在阻止了对行业的侵入,因为它迫使“入<br />侵者”或者冒大规模生产的风险,或者以小规模生产而在产品成本方面处于<br />劣势。象汽车、船舶、冶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等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br />的行业壁垒。</p><p>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的存在阻止了对行业的侵入,因为它迫使“入<br />侵者”或者冒大规模生产的风险,或者以小规模生产而在产品成本方面处于<br />劣势。象汽车、船舶、冶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等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br />的行业壁垒。<br />c.控制销售渠道。对于一种产品来说,批发或零售渠道越少,现有企业<br />通过长久的关系、高质量的服务对它们控制的程度就越大,则进入该行业就<br />越困难。<br />d.专有技术。产品的专有知识或设计特点,通过专利或保密的方法也可<br />构成行业壁垒。<br />e.最佳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这种行业壁垒在采掘产业最为典型。<br />f.政府政策。政府能够限制甚至封锁对某行业的入侵。如发放许可证等。<br />对于那些已处于某一行业的企业来说,有效地建立行业壁垒是最好的防<br />御战略。而对于那些试图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来说,行业壁垒分析则为制定<br />“入侵”战略提供依据。</p><p>(3)竞争对手分析。制定战略的实质,是为了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br />久的竞争实力地位和竞争优势。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竞争对手进行分<br />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br />a.竞争对手的长期目标和战略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增长目标、产<br />品结构、主要市场分布、市场地位和组织结构,以便从中掌握竞争对手的自<br />我估价,战略方向、市场布局、竞争地位以及组织结构体现出的战略重点。<br />b.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的分析。主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新产品和<br />技术储备、设备先进程度、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销售队伍的素质和经验、<br />销售组织与售后服务网、研究与技术开发投入比例等进行分析,以掌握竞争<br />对手的产品技术水平、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销售能力以及生产效率。<br />c.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收益性、周转性、<br />经营安全性、偿付能力、折旧率以及成长性,以掌握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br />营运能力、资金结构以及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能力。<br />d.领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主要分析竞争对手最高主管人员的素质和能<br />力,管理阶层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管理方式和竞争方式等。<br />竞争对手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看到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br />制定竞争战略是十分必要的。</p><p>4.战略选择<br />战略分析是为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的。所谓战略选择,就是要<br />确定企业应采取的战略类型。从根本上说,企业战略尽量形式各异,叫法不<br />同,但基本类型不外乎以下三种:</p><p>(1)总成本领先战略。这种战略的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br />先地位。按照这一基本方针,要求坚决建立起大规模的高效生产设施,利用<br />经验曲线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尽量压缩各项管理费用。尽管质量、服务以及<br />其他方面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之中的是单位产品成本低于竞争对<br /> <br />手。</p><p>手。</p><p>(2)差别化战略。所谓差别化战略就是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br />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入<br />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别化带来的较高的边际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别化<br />而增加的成本。<br />实现差别化战略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树立名牌形象,设计产品技术特<br />点和性能特点,在顾客服务上别具一格,等等。近年来,我国电冰箱市场上<br />的竞争,大多是采用差别化战略。随着电冰箱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br />市场,各冰箱生产厂家在改进产品设计、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售后服务以及<br />延长保修期等方面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电冰箱的花样不断翻新:增大<br />冷冻室容积、表面喷漆改喷塑、风冷改直冷、抽屉式冷冻室、增加蓄冷器、<br />立式压缩机改卧式压缩机、外接冷饮等等。不过应当强调,差别化战略并不<br />意味着可以忽略成本,只是降低成本在此不是企业的根本战略目标。</p><p>(3)专一化战略。这类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br />产品。这一战略依据的前提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br />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有<br />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例如,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br />经济的发展,一些县镇逐步形成了自己专一化经营的特色:河北安国县的中<br />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山东寿光县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山东苍山县的大蒜批<br />发交易市场;浙江温州市桥头镇的钮扣市场等,都已成为全国范围的颇有影<br />响的专业市场。而这些地区的企业通过这种令一化经营获益匪浅。<br />大量的事实表明,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主要采取某一种类型的战略,<br />并全力以赴,而不应当徘徊其间,丧失特色。</p><p>5.战略规划<br />战略规划的任务是将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产品组<br />合、功能战略和资源分配上。产品组合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产品组合的深<br />度,即产品品种的数量;产品组合的广度,即产品种类的数量:产品组合深<br />度与广度的关联性,即产品种类之间的相关程度。产品组合首先要突出优势<br />产品和主导产品的地位,应当围绕主导产品作系列化的展开。挖掘产品组合<br />的深度,有利于占有更多的细分市场,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扩大产品组合<br />的广度,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充分利用企业在销售、服务方面已经形<br />成的规模和能力:加强产品组合的关联性,则可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技术优<br />势,挖掘生产系统的生产潜力。</p><p>功能战略主要是针对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强化企业在开发研制、制</p><p> <br />造、采购、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不同行业,成功的关<br />键因素是不同的,而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则是随着行业的成熟逐步演变的。<br />例如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行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加工设备的精密<br />性和效率;而对于电梯行业,尽管电梯的质量很重要,但服务才是其成功的<br />关键因素。</p><p>造、采购、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不同行业,成功的关<br />键因素是不同的,而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则是随着行业的成熟逐步演变的。<br />例如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行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加工设备的精密<br />性和效率;而对于电梯行业,尽管电梯的质量很重要,但服务才是其成功的<br />关键因素。</p><p>6.战略实施和战略管理<br />战略实施碰到的首要问题是组织保证。必须认识到,组织是手段,是实<br />现战略和目标的手段。“战略决定结构”应作为战略实施阶段所依据的原则,<br />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例如,总成本领先战略,一般<br />要求一种集权化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专业化分工的体制;而差别化战略要求<br />一种适于激发创新精神的项目管理,或是分权化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部门的<br />组织体制。将不同的战略混同在一种组织体制下实施,就会造成上面提到的<br />徘徊其间的结果,难以形成各自的特色。</p><p>近年来,战略与组织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对组织文化的影响开始受到管<br />理学家们的关注,成为战略管理方面的一个十分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企<br />业文化作为一个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管理风格、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体现,<br />对企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已得到公认。不同的战略不仅要求不<br />同的技能和组织结构,也要求企业的文化能够与之相适应。例如,差别化战<br />略所要求的往往是一种鼓励革新、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勇于冒风险的精神;而<br />总成本领先战略则要求一种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和注重细节的办事作风。同<br />组织结构一样,文化本身并尤好坏之分,它是实施战略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br />手段。<br /></p>

天方夜谈 发表于 2010-1-4 16:38:18

<p>□战略原则<br />在一定意义上说,制定战略主要是一种管理艺术,它是计划工作中最困<br />难的部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依。这<br />些原则是在经验基础上的总结和提高,它们是制定战略的指南,而不是教条。</p><p>1.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br />制定战略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或立足点,这个出发点不应当建立在<br />主观妄想之上,而应当建立在客观的社会需要之上。一个组织只有不断地满<br />足社会的某种持久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才可能存在和发展。因此,满足社<br />会需要应当作为一条基本的战略原则。具体到一个企业,满足社会需要也就<br />是满足市场需要、顾客需要。</p><p>制定战略时一个常犯的错误是:把眼光局限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上,认<br />识不到产品只是一种满足顾客需要的形式,而形式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产品<br />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但顾客的基本需要却是永存的。这就是在制定战略时,<br />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顾客偏好的变化,采用不同形式<br />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要固守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p><p>不能够认识到顾客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以及顾客的价值准则是什么,这<br />又是制定战略常犯的另一个错误。在这方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卡迪拉克分<br />公司的例子是个很好的说明。对卡迪拉克公司的人来说,他们是制造汽车的</p><p> <br />这件事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很少有人想到那个花了 <br />7000美元(本世纪<br />30年代的价格)买一部新的卡迪拉克汽车的人,是为了得到一种运输工具<br />呢?还是主要为了取得声望?看上去,长迪拉克公司是在同福特汽车公司、<br />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竞争,但真是这样的吗?对此,30年代的萧条时期接管<br />卡迪拉克公司的德雷斯达(N.Drasda)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卡迪拉克<br />汽车是同钻石和貂皮大衣在竞争,卡迪拉克汽车的买主购买的,不是一种“运<br />输工具”,而是“地位”。这个见解在卡迪拉克公司正趋于衰落时挽救了它。<br />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尽管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但该公司却成为<br />一个主要的成长中的企业。</p><p>2.把握时机<br />制定计划,是要防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制定战略则不同,是要利用可<br />能发生的变化。因为变化预示着机会。旧垄断的打破、新事业的创办,无不<br />是靠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良机。日本汽车小巧、省油、质量上乘,但直到 <br />60<br />年代未,虽几经尝试,却始终未能在美国市场上立足。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br />机,成为日本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契机,而 <br />1979年接踵而来的第二次石油危<br />机,才使日本汽车最终确立起了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近年来,人口结构出<br />现了一个重要的演变趋势——老龄化。这一变化预示着一个重要的、广阔的<br />潜在老年市场正在形成。老年人的保健、老年人的娱乐、老年人的衣食住行<br />都是一些新的经营机会,不少企业正在针对这一变化制定新的战略。</p><p>所以,应当把利用变化,把握时机作为制定战略的一条基本原则。据《史<br />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被后世称为“治生祖”的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其<br />经营之术就特别强调待机而发,所谓“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br />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足见其对利用变化、把握时机的重视程度。前面曾<br />指出,制定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回答“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个什么企业”的问题。<br />其意图也旨在强调预测环境变化,利用新的发展机会的重要性。特别是行业<br />结构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行业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商业化应<br />用;人口、自然资源、教育水平、环境保护方面的演变趋势,以及政府重大<br />经济政策的改变等,都将给企业、部门、城市和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而<br />所谓“企业应该是个什么企业”的问题,也就是应该如何利用这些变化,不<br />失良机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p><p>3.扬长避短<br />战略具有对抗的含义,制定战略实质是要研究如何以弱胜强,以小胜大,<br />后来居上,高屋建辄。而欲达此目的,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应作为<br />一条基本的战略原则。“田忌赛马”是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胺炙人口的故事,<br />内中的道理,就是扬长避短。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吴军尽管在数量上处于<br />绝对劣势,但由于巧妙利用了长江天险和魏军不善水战的弱点,结果大败魏<br />军,传为千古佳话。</p><p>扬长避短,重在扬长,也就是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强化优势地位。这就<br />要求要专心本行。处于当今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许多企业选择了多角化<br />经营的战略。多角化经营的好处是:一方面,它有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br />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另一方面,当企业的一种主导产品经营受<br />挫时,可以使企业在其他方面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是,尽管多角化经营使<br />得许多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如果盲目追求多角化和新颖,只求“攻城掠<br />地”,而不注意巩固已占领的市场,或是轻率地进入与企业的传统技术和业</p><p> <br />务不相关的新行业,以至失去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被竞争企业乘虚而入的事<br />例也俯抬皆是。多角化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多角化战略建立在企<br />业的核心技术和中心市场的基础上。尽管企业的业务领域在不断扩展,但始<br />终围绕核心技术和不断强化业已形成的优势地位,这样才能胜人一筹。事实<br />表明,没有特色的多角化和没有核心的多角化大多是低效益的,是最容易失<br />败的。经验表明,与其如此,不如“宁肯少些,但要好些”。</p><p>务不相关的新行业,以至失去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被竞争企业乘虚而入的事<br />例也俯抬皆是。多角化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多角化战略建立在企<br />业的核心技术和中心市场的基础上。尽管企业的业务领域在不断扩展,但始<br />终围绕核心技术和不断强化业已形成的优势地位,这样才能胜人一筹。事实<br />表明,没有特色的多角化和没有核心的多角化大多是低效益的,是最容易失<br />败的。经验表明,与其如此,不如“宁肯少些,但要好些”。<br />出奇制胜<br />以弱胜强、以大胜小、后来居上,除了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外,还<br />要靠出奇制胜。应当把出奇制胜看作一条重要的战略原则。<br />兵法上最强调出奇制胜。《孙子·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br />胜。”即作战要以正兵挡敌,以奇兵取胜。《十一家注孙子·李筌》说:“将<br />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孙子·势篇》中还说:“故善出奇者,无<br />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br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br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p><p>出奇制胜也就是靠创新,靠另辟蹊径获得成功。制定战略过程的创新属<br />于管理创新。经验表明,创新是可以总结出一些一般规律的。</p><p>(1)创新来源于对创新机会的分析。美国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在<br />他的新作《创业精神与创新——变革时代的管理原则与实践》一书中,归纳<br />了.. 7种创新的来源:①意想不到的成功或失败;②实际情况与人们的主观设<br />想之间极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本世纪40年代一方面货运总量在增长;另一<br />方面远洋运输业却面临衰退,这种极不协调的现象导致集装箱运输的诞生和<br />迅猛发展;③过程中的需要;④行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⑤人口变动;⑥观<br />念转变;⑦新知识的发现。<br />(2)创新既要依靠推理,更要依靠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br />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br />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需要灵感,而创造性灵感像一堆余烬,必<br />须不断地煽风才能使它发光。<br />(3)创新要从小处起步,要简易而且重点突出。例如英国人罗兰·希尔<br />(R0wland Hill)发明邮票,最初是依照征收税费时用的印花,把一种类似<br />的印花贴在信封上,将后付邮资改为预付邮资。就是这么一项简单的发明,<br />其作用却不可估量,因为现代邮政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又如,日本一些<br />大公司制定战略有一种习惯,即用简洁而紧凑的一句话来描述预想的经营战<br />略。在他们看来,任何想开创一种新经营业务的企业,如果不能用透彻而自<br />然的语句将所制定的战略表达出来,那么,肯定是战略本身存在什么毛病。<br />(4)创新必须有强烈的欲望。一心想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从不甘居人后,<br />定能不断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br />5.集中资源<br />任何一个组织,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br />就必须集中使用。《孙子·九地篇》中说:“故为兵之事,在于顺佯敌之意,<br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意思是说,指挥作战,在于假<br />装顺从敌人的意图,然后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一个方面,长驱千里,擒杀敌<br />将,这就是所谓巧能成大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br />指出:“照我的意见,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p><p> <br />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中国红军以<br />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br />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那一个大胜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用兵如此,管<br />理也不例外。集中使用资源,用较多的资源支持较少的选择,实在是一条重<br />要的战略原则。</p><p>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中国红军以<br />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br />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那一个大胜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用兵如此,管<br />理也不例外。集中使用资源,用较多的资源支持较少的选择,实在是一条重<br />要的战略原则。</p><p>6.量力而行<br />制定战略还应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也就是应使战略与组织或企业的规<br />模相适应。<br />企业的规模、结构和战略是密切相关的。规模本身对战略有重大影响,<br />不同的规模要求不同的故略。小企业能做大企业不能做的事,它能对市场需<br />求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能够灵活而集中地使用其资源,也就是人们常说<br />的:“船小好掉头。”但是,大企业能做一些小企业不能做的事,它能把资<br />源投入到超过小企业所能承受的长期研究项目和大型开发规模中去。因此,<br />“适应于不同规模的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上层决策者来说具有极端<br />的重要性。此外,不同的战略又要求不同的规模。一个试图在某一大市场中<br />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大企业。而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那还是<br />以在一个大市场中占据一个特殊位置或一个有利的细分市场为目标更好。</p><p>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思公司。它的汽车事业<br />部生产一种超高级、超豪华型的小轿车,这种车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选作元首、<br />总理和接待重要国宾用车。该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的汽车市场上占<br />据了一个小而盈利很高的领域。公司的规模与这个极其有限的市场是相适应<br />的。而罗尔斯——罗伊思公司的飞机事业部却不是这样,该事业部试图在世<br />界喷气引擎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但由于规模太小,资金不足,终于抵挡不<br />住美国的波音飞机公司和麦道飞机公司等大公司的竞争,以致由于该事业部<br />的巨额亏损,使罗尔斯——罗伊思公司一度险遭破产。</p><p>以上简单地讨论了制定战略的六条基本原则。我们已经知道,制定战略<br />也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六条基本原则也可<br />看成是计划工作的一般原则。</p><p>当然,制定战略的复杂性、艰巨性绝非这六条原则所能囊括的。但是,<br />尽管制定战略是计划中最困难的工作,却是任何组织或企业的最高主管人员<br />不可推卸的任务。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br />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p><p> <br />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而战略,正是对组织的全面<br />和长远发展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p><p>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而战略,正是对组织的全面<br />和长远发展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br />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每一个组织都应有自己的<br />目标。尽管不同的组织目标各异,但有一点应当是共同的,这就是追求效率。<br />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和其他资源投入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如<br />果一个组织不能始终做到这一点,也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价值。所以目标不<br />仅是一个组织的基本特征,还表明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p><p>目标和战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略就是在规划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br />用方面。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近年来,国外一些有名的大公司倒闭的消<br />息时有所闻,究其原因,并非由于目标不明确,也不是由于内部管理混乱,<br />而注要是战略上的失误。所以,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不可以没<br />有明确的目标,也不可以没有正确的战略。</p><p>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br />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br />目标与战略,相辅相成,企业成功与否,必须把握这两个核心要素,现代社<br />会经营管理至多至全,运用适合企业运作和发展的目标管理,可以促使企业<br />在风云突变的竞争市场中永葆青春活力。</p><p> </p>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导航—企业目标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