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标题:
2008版标准与附录之间,错误出入的地方竟然如何之多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wang
时间:
2009-3-9 19:40
标题:
2008版标准与附录之间,错误出入的地方竟然如何之多
2000版: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
诸过程的系统
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2008版: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
过程系统
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注:2008版做了修订,但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
过程方法在
质量
管理
体系中应用时,
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2008版:
在
质量管理
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
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注:2008版做了修订,但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a)理解
并
满足要求;
2008版:a)理解
和
满足要求;
注:2008版做了修订,但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d)
基于客观的测量,
持续改进过程。
2008版:d)
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
持续改进过程。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
4~8章
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
2008版: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
第4章至第8章
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
注:2008版做了修订,但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
环境
管理、
职业
卫生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
2008版: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
特定
要求,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
2008版增加了“特定”,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
结合
或整合。
2008版: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
相协调
或整合。
注:这两句话没有话,是附录注错了,因为但附录显示的原文是“相结合”,而不是“结合”。
附录(第18页)显示5.1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
要求
和
法律
法规
要求的重要性”增加了“要求”,但实际2008版并没有增加。
2000版: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
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
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
需要
,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
目标
。
2008版: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
需求
,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注:附录没有把“需要”更改为“需求”进行标注。
2000版:组织应确定
并
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008版:组织应确定
和
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注:在某些情况
下
,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
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
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2008版:注:在某些情况
中
,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
作为替代方法,可对有关的产品信息,
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组织应对参与
设计
和
开发
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
进行
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2008版: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
实施
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
购的产品控制的
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2008版: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
采购产品的控制
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所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2008版:f) 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附录为:f) 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
的
活动。
注:附录显示加增了“的”,但原文并没有增加。
2000版:c)
使用
特定的方法和
程序
;
2008版:c)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的使用
;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
并
记录
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2008版: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并保持记录
(见4.2.4)。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b)进行调整或
必要时
再调整;
2008版:b)
必要时
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2000版: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
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
,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2008版: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
,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
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
注:2008版做了修订,附录没有标注。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www.chinacsra.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