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煤矿井下避险系统为生命设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0 22:0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0年05月20日 08:29潇湘晨报

如果矿难仍是难以避免的,那么矿工就更应成为最具安全感的人群。这不是一个悖论,而是现实迫切想看到的神话。

我国将在全国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表示,“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人员定位系统,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

在那深邃莫测的矿井下面,那些脆弱的生命必须得到最有力的守护。我们祈求风调雨顺,希望天佑吾民,但总有一些灾难难以避免地发生。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井下设置和使用应急避难设施,已成为紧急救援中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比如加拿大法律规定,大部分矿井内要建造事故避险站,避险站内可提供氧气、储备食物和水等生存物资;下井矿工必须携带个人紧急情况装置,可以获得危险警告并能透过土壤和岩石发送信号等。在2006年,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家钾盐矿72名矿工因发生火灾而被困井下一天多,最后全部获救,其中“避险站”居功至伟。

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井下安防措施,赵铁锤此次描绘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无疑饱含着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的整合与发掘。这已是一种足够温暖而坚定的想象,让人可以对生命充满期待。并不是每一次矿难,我们都能够拥有绝地生还的奇迹。对于生命安全而言,即使在天崩地裂的灾难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可以容留生命的特征与寄托。这个小小的角落,是对人类文明的诠注,更是对生命至上的允诺。一些不可避免的灾难已是人类不可逃避的疼痛,但对于生命更好的设防,却可以阻止灾难演变为更大的悲剧事件。

更严厉的整治、怒斥与刑罚,并不能挽回一些遇难矿工的生命。因此更重要的是将那种对于矿工生命的祈祷,具化成为矿工可以依赖的安全与希望。不必讳言,矿工依然是一种高风险行业。我国煤矿约95%是井工矿,开采条件复杂,而且随着采掘深度增加,煤矿瓦斯、水患、冲击地压等灾害越来越严重。井工开采矿井具有灾害因素集中、人员活动与逃生空间受限,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井下的特点,也容易引发大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就是为了让矿工可以拥有自救的条件与获救的可能,拥有一个可以安放安全与笃定的角落。

愈是难以避免的矿难,愈需完善的安全保障。面对矿难,不应总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就在赵铁锤透露将建“六大系统”的消息前后,山西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案9名工程技术人员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捕;山西盂县辰通煤业“5·18”瓦斯爆炸事件14人被困井下,已有10人遇难。如果“六大系统”真的是一根生命的安全带,我们希望尽快系到那些每天出入于矿井的矿工兄弟身上,系进矿工的每一个家属心中。我们也注意到,赵铁锤表示,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到2015年全国所有煤矿都建立“六大系统”。2015还是太久,对生命的呵护需要只争朝夕。

期待“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期待一种对于生命至上的笃定的允诺与保证。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之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0-5-25 20:06:10 | 只看该作者
让他们都做18000?
3#
发表于 2010-5-26 16:36:12 | 只看该作者

就煤矿行业的安全,做了OHSAS18000也恐怕还远远不够的。

如今管理当局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与国外的差距,并致力于避险安防工程建设,相信未来会更安全的。

4#
发表于 2010-5-26 17:01:09 | 只看该作者
18000如果不走形式,我认为会好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6-2 04:35 , Processed in 0.1430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