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言论和学术自由,文化谈何复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2 11:3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忘了是谁说的,中国华民族的复兴,最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所谓中华民族的强盛,终究是镜花水月、沙上建塔。前几天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开会讨论文化问题,这在中共历史上比较少见,至少在我记忆中,九十年代后,专门就文化问题开全会应该仅有这一次吧。随后几天的中央新闻、地方新闻都围绕文化创新、文化产业进行讨论。笔者看了总有些意犹未尽,忍不住就文化发些意见。

  新闻上不停地讨论新闻出版、文化创意、游戏、电影等方面的创新,并介绍银行在融资方面,如何与创作人员优惠。这些东西当然可以称为文化,但文化不仅仅是这些。而且媒体谈到这些时,总是不可避免地与创造的产值利税联系在一起,十足的铜臭气。我不是说文化一沾上孔方兄,就无足可观,但我们探讨的是文化,文化产业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算不上主要部分。什么叫文化大国,如今经济挂帅,中国人总喜欢把眼光投向邻国——日本和韩国。日本的动漫风靡中国,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一休……等卡通形象,影响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口百惠、排球女将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韩国以其电视剧在全球刮起一股“韩流”。有这个两个例子在,中国的文化部门管理者和工作者潜意识地把他们做为标杆,处处向他们看齐。不知别人怎么看,我把日本看作科技大国、制造大国(而且还是最强的)、创新大国,但我从不曾把日本看作文化大国,韩国更算不上。我心目中文化大国除了有这些之外,还意味着有各类大师的存在,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这一点日本和韩国以前没有,现在更是缺乏。古代中国可以称得上文化大国,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配得上,中国古文化的辉煌,不仅在于诸子百家创造的灿烂文化,而是他们各朝代的继承者无论在创造力方面和数量都不逊色。孕育了莎士比亚、洛克、密尔、拜伦、牛顿的英国当然也是个文化大国。拥有惠特曼、爱默生、杜威、爱迪生、福特、乔布斯的美国也不例外。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至少在亚洲中国还可以算文化大国,因为我们拥有鲁迅、胡适、陈寅恪、王国维……等文化大师。在这方面日本人自己很清楚,他们常说日本没有鲁迅式的大师。

  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与一系列独创性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如果仅着眼于文化产业,实在是舍本逐末。我们说唐文化,如果没有充满魅力的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大唐文化还能让我们如此心折吗?我们说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化,如果失去了莎士比亚、马洛……将会如何?即使商业性很强的电影、动漫,如果没有一个个独创性的形象,也会失去其魅力。迷恋日本动漫的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残酷现实,尽管日本动漫、游戏风靡全球,但日本动漫的形象实在很脆弱。一提到美国动漫,我马上就可以想到米老鼠、唐老鸭、猫和老鼠,这些都与迪士尼的独创密切相关。苹果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如果没有乔布斯,会有麦金托什、IPOD、IPHONE、IPAD等极具个人色彩的产品吗?这些产品都是文化杰作。所以文化的兴盛与个人化的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时候,它是千千万万个人极具个性化的劳动。即使在集体性比较强的电影、戏剧、动漫、工业文化也是如此。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属强势文化,也是美国的文化标牌,但即使如此,如果没有司皮尔伯格、梦露等大导演、优秀演员,好莱坞百年不衰,可能吗?前面我提到过的动漫也是如此。没有一座座鲜活的文化坐标及其作品,所谓文化就失去了灵魂。

  所以文化是与文化创作者个性化劳动密切相关,只有拥有大量从事文化的普通人,大师才有可能从里面脱颖而出。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双子星座,产生他们的基础是数万名唐诗作者,最小的年仅七岁。而如何让个性化文化劳动者入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呢?这是一个问题。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希望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来引领文化创新,繁荣文化。我不知道文化有没有体制,不过我知道要使文化繁荣,前提是有言论和学术自由,舍此别无它法。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讲讲历史故事吧。中国文化第一个黄金时代——春秋战国时,那时天下共主周天子已经玩不动了,按照孟子的说法“圣人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所以文化体制应该是没有的,从“处士横议”来看,那时应该没有啥言论治罪的说法,现在我们都知道影响中国几千年、我们至今引以为豪的圣贤都出在这个年代,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墨子……。汉代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统治者虽然一会提倡黄老,一会提倡儒家,汉武帝干脆来个独尊儒术,但统一的文化体制似乎也没有,而且那时专制气息还没那么浓厚,即使有为的皇帝被戴绿帽子,也不算少见。所以司马迁的“是非颇谬于圣人”的《史记》得以国家出版。班固、张衡、马融、郑玄、张仲景、扬雄、司马相如……等文化科技大师,他们命运起伏、荣通显达都与政治相关,而与他们在文化学术上的思想并无直接关系。宋代优渥士人,奖掖读书,北宋亡后,金兵在皇家秘地发现宋太祖的刻石遗命,要求他的子孙不能因为言论擅杀士大夫,所以中国文化在宋又一次大繁荣,范仲淹、欧阳修、三苏、二程、朱熹、沈括……等群星闪耀。言论自由未必能使文化繁荣,造就大师;但没有言论自由,一定没有文化,大师更无从谈起。秦始皇听了李斯建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所以秦帝国没有文化、没有思想。兵马俑、青铜车马那些只是六国文明的余绪。大明朱洪武动辄以非圣砍文化人的头,所以明初近百年也没什么文化,刘基、高启等人算不上大明培养的诗人、思想家,所以明开国百年没有很杰出的文化人物。等到明帝国中后期,朱洪武的子孙们没有老祖宗那么精力充沛、雄才大略,只想着斗蛐蛐、玩木工,这时明文化才绽放奇葩,王阳明、徐光启、吴承恩、李贽、徐渭、张岱、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文化科技巨子纷纷涌现。清代自从三大文字狱后,除了考据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自豪的文化?我们再看看欧洲,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世纪”,是因为宗教裁判所钳制思想,动不动就把异端送上绞架和火刑架。文艺复兴不仅是在学术思想上重新发现古希腊,而是人的一次自我觉醒和自我解放。很难想象没有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会有文艺复兴,当达芬奇每天脑子只能想着如何表达伟大、光荣、正确的上帝时,怎么可能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即使在为教皇创造宗教题材的作品时,米开朗基罗依然拥有在艺术无可争辩的主导权。钱学森去世前追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大师?中国曾经拥有一批大师,那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49年以后,就没有什么引以为豪的文化创造了。为什么?我想睿智的钱老心里很清楚。

  没有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奢谈文化复兴只是一场迷梦。没有让千千万万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自由从事个性化的文化创造,所谓的文化体制、文化创新都无疑在痴人说梦。遗憾的是我在六中全会的公报中并没有看到可以让文化复兴的因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海明威在写《老人与海》时,一定没有想以谁的思想为指导;斯皮尔伯格在编导一部电影时,也大概不会考虑坚持“资本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有一句话其实只是“皇帝的新装”,但我还是想提出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末民初,我们没有这么多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时,我们还有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魏源、严复……,还有鲁迅、胡适、王国维、熊十力……等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到了拥有了这么伟大“理论”和“思想”指导时,反而没有一位大师产生,这是为什么?

  我强烈相信中华文化会再有一次黄金时代,经过这次文化黄金时代后,中国真正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在何时,我想就在中国真正有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之时。     

作者:路英杰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1:36:56 | 只看该作者

此文可以作为内参,送庙堂肉食者,看看

3#
发表于 2011-10-22 23:08: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才知道五毛和五毛党,才知道什么是五毛和五毛党。

请看人家的解说:

网络评论员即网评员或网民所指的五毛,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指称,指受中国当局雇佣或指导,以网络发表评论为全职或兼职的人员,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职业。通常他们以普通网人的身份,发表尽可能对中国官方有利的评论来试图达到影响网络舆论的目的。五毛是对网评员的蔑称,意在讥讽他们发一篇网络评论能赚5毛。

五毛就是毛都没有:一毛房、二毛车、三毛钱、四毛工作、五毛老婆(公)。

五毛党本意是发一条信息赞美党得五毛钱。结果党让你成了五毛,毛都没有。

4#
发表于 2011-10-22 23:25: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五毛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5-7-7 08:18 , Processed in 0.2417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