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白读了,怪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13 14:3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从某省属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连峰(化名),却来到武汉铁路桥梁技校“回炉”读起了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搁在若干年以前,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是机关单位的抢手货,毕业后根本
不愁端上“铁饭碗”。可是,随着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这种好景不再,大学生不再享有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必须通过辛苦地赶考和频繁地挤招聘会,才能谋得一份工作,实在找不到,只能回乡喂猪,卖肉,到城里端盘子,当掏粪工,甚至只要有一份工作,我可以零工资!
    
    就业的压力不容忽视,当然,这种景象也并非正常。从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优势在丧失,大学的身份意识也在迷失,迫于生存和竞争压力,一些大学把自己定位为“为社会培养普通劳动者”角色。正因如此,才有了“大学真是白上了”的感慨和误区。
    
    也许,从暂时和表象来看,读了几年大学,却与农民工拿着差不多的工资,甚至还要回炉重新学习,是有些得不偿失。但是,客观地看,几年大学并不只是换来一纸证书,我们的人生也不再是一张白纸,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技能。正如有人吃了两块饼没饱,吃了第三块才饱。大学教育就是那第一块或第二块饼。只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大学生回到技校学习的是实用技能,而这些并不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和强项,通过技校对大学教育进行结构性弥补,也是现实选择的无奈和必然。
    
    “大学白读了”,也把大学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向大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难题:大学教育到底应该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培养精英还是普通劳动者?大学应该拿什么与普通技校竞争?对此,笔者以为,大学教育还是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上,而不是具体技术和能力上,后者按照社会分工,完全可以交给普通技校来完成,这也体现了教育分级理念,而对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应当说,进了大学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把大学当成“安全岛”,抱着“混个文凭”的想法,四年下来很可能会希望落空,工作难找。“大学白读了”,对目前在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别把大学学习当成“终点站”,别以为大学教育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别对自己毕业后工作和工资期望过高;对大学来说,也要转变办学思路和模式,适应时代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多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叶传龙 原题:十字路口的大学教育,向左还是向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18:03:39 | 只看该作者
转此帖的意思,我认为最后一段话,对当下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很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6-16 04:38 , Processed in 0.1531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