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走单骑,不可承受民生之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9 18:4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位年轻母亲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渝,耗时6昼夜。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1月19日,《重庆晚报》)

  谁说只有大爱无疆,小爱同样足以感天动地,如此“英雄”母亲,想不被传颂都不行。一个弱女子,为何要“千里走单骑”,一路悲呛令人动容,思子心切或许可以成为理由,但背后那不可承受的民生之重更令人感叹不已。

  劳动力的跨地交流,为劳务输入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也为劳务输出地带来了资本流入和新鲜观念。但也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问题正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心头之痛。

  弱女子为何思子心切?因为长久不见,思念自然人之常情,为何长久不见?因为在外打工,相隔2000公里?为何不经常回家,高铁时代,距离应不成问题?票价太高,无法承受。好吧,为何不将孩子带在身边上学?外地人入学门槛太高,高昂择校费也成问题。为何不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方面可能没有,另一方面即使有,大多由于没有教学资质认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好吧,为何要外出打工?家徒四壁,挣钱机会少。一系列未竟之问拷问着我们的为政者在坐享外来务工人员创造的“宏伟政绩”时,是否也应“想他们之所想,痛他们之所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所要求的并不过分,只是希望自己的血汗能换来对等的报酬,自己的工资收入能不再靠“以死相挟”或是期盼自己幸运碰到亲民高官才能有所保障;他们也只是希望作为城市发展贡献的一份子,能够与当地人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他们怀揣着城市梦而来,当他们与城市居民已无二异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城里人。

  当我们的官员总是在嘴边念叨着“以民生为重”时,殊不知这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急需解决的民生。弱女子的行为越是悲壮,恰恰越能说明民生之脆弱。我们依然无法忘记在去年的春运期间,10万农民工大军从广东骑着摩托返乡的壮观一幕,当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朝着家的方向勇敢前行时,我们所看到的除了感动,还有那不可承受的民生之重。

  回到家的李春凤终于见到了儿子,也终于病倒在床,念叨着自己绝对不再如此冲动了,只是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再次外出打工,如果是,当她再次思念孩子时,面对不可承受的票价,是否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呢?

作者:高亚洲
来源:
作者:高亚洲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1-1-19 19:01:01 | 只看该作者

心内揪紧,也唯有叹息一声。

3#
发表于 2011-1-19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现在网络发达,能接受的资讯广了,对于以前都很少知道的东西,现在能随时展现在大众面前。正所谓世事百态吧,只能如楼上般叹息一声。
4#
发表于 2011-1-20 01:45:56 | 只看该作者

理解!

记得有一刻,我背起行囊,朋友决疼惜感叹,奔走的思念,象对自己惩罚。

5#
发表于 2011-1-20 09:53:50 | 只看该作者
哪个狗日的竟说今年春运将不再一票难求,简直就是肛门发言——屁话!
6#
发表于 2011-1-20 15:56:27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上亿农民工像候鸟一般来回迁徙。肯定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农村生活着5000万孤独的留守儿童。所以,当看到重庆一位年轻母亲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重庆,为的就是看到久别的儿子,内心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悲情。(1月19日《重庆晚报》)

有人说,春运拥堵是因火车票太便宜。这从经济学上讲也许有理,可从人性和良知而言,这何尝不是公共管理不力所致?一位母亲千里走单骑,再形象不过地说明了这一切。

可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有识之士还应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数千万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又将意味着什么?农村说,我们没办法管这么多。城市说,我们也容不下那么多小孩生活。于是,甚至可以说,留守儿童简直成了“多余的人”。

这位名叫李春凤的母亲令人感动,但光靠母爱支撑的天空很脆弱。等到春节一过,这位母亲仍然不得不再度出发,走向他乡。她那才六七岁的儿子,仍然不得不生活在全托的留守学校里,孤独地成长。这也是许多留守儿童共同的命运。

“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有必要担负起“监护”职责,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城市政府部门也应为他们与父母团聚、就读,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将他们纳入常规化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李春凤的故事让人唏嘘,但如果不能从中看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一幕令人心碎的场景,还将以其他各种形式出现。

魏英杰

7#
发表于 2011-1-20 16:18:1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题,总是让我无奈又无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5-7-8 23:33 , Processed in 0.1609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