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运列车何时到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 20: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将到来。据国家发改委表示,兔年春运将从2011119日开始,至227日结束,总计40天。由于火车票是提前10天购买,这意味着中国的铁路售票系统已经正式进入了春运阶段。而从各地的反应情况来看,今年春运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目前不少地区的火车票售票处的购票长龙就是一个明证。

“春运年年有,今年特别忙”。虽说道路运输部门非常重视春运,但是运输部门运力的增长对于春运的增加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据国家发改委1229日表示,预计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8.53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11.6%。如何消化这增长的11.6%的人口?将成为所有道路运输部门的一个难题。

因为户籍而产生的春运

为了应对一年一度的春运,各个运输部门使出浑身解数。如北京铁路局规定,自15日开始,同一单位购买同一日期、同一方向500张以上车票的,可以向铁路部门申请办理农民工专列;而交通运输部则专门发布《春运农民工平安双返服务竞赛通知》,要求开展“以服务广大旅客特别是广大农民工返乡(岗)安全便捷出行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和服务竞赛”专题活动。但问题是,每年的春运问题是运输部门提高运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显然不是!那么是铁路的运力出现问题吗?这个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甚至是铁道部每年大干快上搞建设的理由。但是如果仔细深究,这个理由也是很勉强。虽然中国的铁路网密度相对较低,每万人仅拥有铁路0.57公里,人均不足一支烟的长度,在世界上排100名以后;每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铁路78公里,在世界上排60名以后。但是这个里程的铁路在应付闲暇时间时却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在国庆长假和其他节假日里也没有手忙脚乱,为什么平时运输企业可以完成运输任务,而单单春节期间无力应付?由此可见,铁路运力的不足并不是春运运送旅客难的理由。如果铁路建设大干快上,估计中国铁路在非春运期间将会出现大范围内空无一人的车厢。

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价格机制不到位所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多年前就曾经指出,春运之所以会成为问题是因为铁道部始于2007年的对全体乘客春运不涨价承诺。基本理由如下,由于价格太低,导致外出的人太多。但问题是,价格机制在春运问题上并不会产生作用: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者而言,春节是其一年一度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春节一定要回家,除非天塌下来。以价格上涨这一机制来调节客流,显然是开错了药方—因为在2007年以前春运期间的人流并不因为价格上涨而减少。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春运运力紧张,不如说是中国户籍制度而产生的城乡分割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劳动力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所致。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也存在着在春节期间的人口大转移,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流动方向和现在相反:春节前,人流大量自西向东流动,而春节后的人流则是自东往西。该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工业内迁,很多原本家在东部的工人也随之迁向西部。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流并不很大,交通运输部门也都能有条不紊地应付—因为作为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还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进城务工。

1980年以后,尤其是90年代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只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准许人口自由迁徙”。由此导致了每年数十亿人口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导致了每年春运火车站内万头攒动的“盛景”。春运表面上是和一年一度要回家过年的习俗有关,但根源恐怕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不能够取得所在地的户籍,不能够将家人接到他所在的城市一起生活而不得不在工作地和户籍地来回奔波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考虑提高供给,恐怕也很难解决问题,近几年的春运道路客流量已经超过20亿人次,今年即将达到30亿。这样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无论是哪个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都将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春运的症结在于,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开始就开错了药方,我们只想到要将在外务工的人员送回家过年,但是却没有想过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安家落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短期之内单纯地寄希望于提供运力来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涌动潮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唯一可行的是通过降低人口集中流动的方式,可能会起到减缓春运压力的效果。

如果是要减缓春运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势必要对当下的户籍制度作根本的改进。户籍制度原本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农村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而今市场经济是要求人财物在市场的基础上自由流动,但是户籍这一制度却阻碍了人口的有序流动,导致了每年一度的蔚为壮观的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潮。如果当下中国取消了户籍等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落户的制度,还会出现春运这一问题吗?我们还会畏惧雨雪天气对春运时期的威胁吗?因此,有没有勇气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安家落户、融入当地的生活,就成为解决春运问题的核心。

一个节日,两种状态

与那些每到年关就计算着该如何购买一张返乡车票的农民工不同,对于很多城市居民而言,春节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探亲访友的季节,更是一个外出度假休闲的好时光。而且旅游目的地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国外也不再只是周边的新马泰,中国人春节外出的目的地已经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为什么城市居民会在春节期间选择外出?他们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自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来说,他们是当下的户籍制度的受益者:他们可以平日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平日即可探亲访友,无须固定在春节期间随滚滚人流去探亲。春节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合家欢聚的意义逐渐减淡,度假休闲的意义在逐年上升。

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数据是,2000年春节期间的旅游人数只有2000万人,旅游收入为163亿元人民币。而在2003年春节的旅游人数就达到 6329万人,相关收入达289.6亿元人民币。在2010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接待游客1.27亿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收入接近60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在这一个多亿的人口中,有多少是农民工?

由此可见,同样的一个春节,因为户籍制度因素,春运对于不同阶层的人群而言,已经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2010年流行的段子:当你在享用苹果4代时,我们正在购买四袋苹果。同样一个节日,在不同阶层的眼中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蕴:当城市居民在各地休闲度假时,农民工正在返乡的路上而奔波。

对于农民工而言,一周双休是个奢望;平日的各种节假日也难得清闲,只能在工厂和工地上上班;每到年关时节还要为能否顺利讨回薪资而犯愁。春节成为其唯一的休息和探亲的假期。当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在大论特论“农民工应该避开春运返乡高峰”的论调甚至要以经济杠杆来调节人流时,这是不是太过于理性—甚至绝情了?倒让我想起“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农民工在为中国的城市化贡献众多的高楼大厦,在为城市居民提供诸多的服务功能之后,我们怎么能够忍心剥夺其一年一度回家与众亲友团聚的机会?

户籍制度改革虽然呼声颇高,同时春运期间诸多技术细节的改变正越来越不利于那些社会底层的农民工。随着高铁的高歌猛进,铁路运行图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车和高铁,那些价格便宜的普通列车车次在逐渐减少。当铁道部官员宣称更快的速度可以运送更多的旅客时,沪蓉列车上的软卧车厢却出现了上座率不足两成的新闻。由此可见,更快的速度,却没有能够带走更多的旅客;相反,却可能将更多的旅客推向那些原本就已经拥挤的普通车次。原意在解决乘车难问题的措施,却会制造出更多的运输难题。

一个节日,两种生活状态。如果户籍制度没有得以改进—无法让农民工进城落户,而交通运输部门也无法在技术层面上以运送更多的旅客为己任,那么因为春节而产生的全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将会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座大山。对于山那边的城里人来说,他们既可享受农民工低廉的服务价格,又无须忍受外出旅游的拥挤交通。而对于山这边的农民工而言,春节虽然是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但是在路上的拥堵和所受的种种不堪,成为其每年挥之不去的梦魇。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思想库 作者:傅蔚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1-1-21 22:47:41 | 只看该作者

根源仅仅在于户籍制度的问题吗?

假如某一天解决了户籍制,当农村务工人员都空巢而出,一起拥向城市,真的都能在那被视为黄金土地的地方安家落户,那么,那将要被遗弃的原本谨守了几千年的可爱的乡村又该何去何从呢?

3#
发表于 2011-1-22 01:07:5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huhanchen在2011-01-21 22:47:41的发言:

根源仅仅在于户籍制度的问题吗?

假如某一天解决了户籍制,当农村务工人员都空巢而出,一起拥向城市,真的都能在那被视为黄金土地的地方安家落户,那么,那将要被遗弃的原本谨守了几千年的可爱的乡村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认为根源确实是户籍制度。

即使公平的政策来了,乡村也不会空巢而出。

乡村会更好。

4#
发表于 2011-1-22 01:22: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owang在2011-01-22 01:07:54的发言:

我认为根源确实是户籍制度。

即使公平的政策来了,乡村也不会空巢而出。

乡村会更好。

如果农村居民大多都能在离居住地尽量靠近的地方务工、就业、获取到更适合自身条件和情况的谋生渠道,又何必年年声势浩大的离乡、返乡?

5#
发表于 2011-1-22 01:37: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huhanchen在2011-01-22 01:22:20的发言:

如果农村居民大多都能在离居住地尽量靠近的地方务工、就业、获取到更适合自身条件和情况的谋生渠道,又何必年年声势浩大的离乡、返乡?

工业带动的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

但乡村悠闲,空气好,自然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有钱人也是,真正公平了,很多人愿意回归自然。

6#
发表于 2011-1-22 13:37:12 | 只看该作者
最不公平的最不要脸的制度
7#
发表于 2011-1-22 13:54: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边城一刀在2011-01-22 13:37:12的发言:
最不公平的最不要脸的制度

呵呵,一刀骂人也挺好玩的。

好久没听人骂“不要脸”这个词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词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越来越显得不给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6-14 15:35 , Processed in 0.1723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