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最南的城市骨血里的北方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7 13: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到一个南方城市,每年依然有很多人要候鸟般向北迁徙。

    深圳的冬天似乎越来越冷,那些无厘头的北方感日益强烈。

    过年吃饺子的人不在少数,气质上,很多家庭依然是很“北”的。

本期关注

南方城市深圳的北方DNA

春节期间的寒潮,让很多指望来深圳过年享受南方暖冬的人失望了,再三而至的冷冷寒气,让许多人发出感叹:深圳冷得很北方。而实际上,深圳作为在广东省的下辖市,在它的毛孔和呼吸中散发出来的气息,不是所处地域上的岭南文化:深圳人看春晚,爱面食,无酒不欢,讲究排场,粗粝豪放,遍地都是北方菜,满城都讲普通话———深圳在南方,DNA却很北方,可以用一个充满矛盾的比喻称之谓:中国最南方的北方城市。

1

我们是深圳的,不是广东的

从全国到深圳打拼的非粤籍英雄中,要问他们是哪里人,得到的答案无外乎两种,最多的说出自己的原籍地,部分对深圳有强烈认同感的人群会回答“深圳人”,但是一旦要将他们与广东人划分为一类,大部分人会摇头有如拨浪鼓。

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当有广东籍选手争金夺银,南粤大地一片自豪和欢腾时,深圳人是广东土地上最置身事外的冷静一族;当全运会广东代表团有夺冠希望的项目进行比赛时,深圳人不会为之呐喊助威,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全国C B A篮球联赛上,广东队取得12连胜,深圳人如何都觉得那不是自己的球队。

五湖四海的来深建设者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或是解读为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又或是认为,深圳根本不存在包容和被包容的主体,而仅仅是一张空白的画纸。

在这里的大环境中,任何人都是非主流,然而任何人在各自的圈子中,又是谁都可以坚守自我的主流,在这样的土壤下,诸多丰富的北方文化有了存在和发展扩大影响的基础。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邹光宇用法国后现代主义的观点阐述深圳独有的北方D N A现象,当一个知识成为真理,就会化为权力,从而进行控制和约束。

我们还可以从更有说服力的数字上直观看到,在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深圳市总人口700 .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 .9万,外来人口577 .0万,占总人口比例82 .1%,其中户籍人口中的深圳本地人就占更为小的比重,可以说深圳的主流声音本来就不是数量上显得势单力薄的的广东音。

2

在深圳过北方的生活,喝酒要喝醉才够,北方菜吃香

深圳市图腾众和科技总经理、资深网络评论员孙国瑜2002年就来到深圳开创天地,在他眼中,深圳就几乎是由广东省外的人口组成并形成主要文化的,“大家来到深圳所认知的就是移民文化,而非广东文化;哪怕入籍深圳后,依然会把岭南文化和深圳分割。”

岭南文化是什么?是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拥有开放的人文意识、变革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有着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而孙国瑜口中与岭南文化割裂的深圳的北方生活,在生活中点滴可见,民以食为天,孙国瑜当以饮食举例,出门找吃的,满目扑来尽是张扬的徽菜、湘菜、陕西菜、东北菜;粤菜要不是成为高档食府用于宴客,要不就是低调地立于不太起眼之一隅。

如果深入到家庭中,北方饮食更加是深圳这个南方城市的主色调。3年前来到深圳的广东姑娘李艺嫁入了一个河北家庭,丈夫的父母也早在深圳工作落户,小两口和老两口周末聚会,饮食习惯的大相径庭鲜明体现。

作为广东人的李艺饮食口味偏淡,又以米饭为主食,然而公公婆婆几十年来的面食习惯无法改变,尤其如果要李艺的公公一天没有面食下肚,那是让肚子和精神层面都很受罪的事。

李艺说,家里早餐是馒头小米粥,午餐是肉包子,晚餐是饺子,大冷天吃饺子前还有数碟凉菜,有时候觉得肠胃受不了。

作为医学硕士的李艺从专业角度分析,北方人喜欢喝烈酒,就算是大冷天喝得身体烫热,再以凉菜作伴,肠胃可少受冰凉的刺激,但如果从养生和保健的角度,冷天的饮食本应就要暖身暖胃,否则会伤身。

无酒不欢也是北方D N A在深圳的典型体现,谈生意必须喝,家庭大聚会必须喝,结交朋友拜把兄弟必须喝,而且这些喝都必须放开,不醉无归。

在深圳工作10年的山西人林先生春节上班后就几乎每天一抱怨,“醉后驾车的处罚越抓越紧,这年还怎么过?”在林先生的眼中,过节就要快乐,快乐就要喝酒,然而严格的醉后驾驶处罚让他整个春节几乎都没有摸过爱车。他笑称自己为深圳的出租车行业做了不少贡献,尽管自己有私家车,但是每周为了和哥们儿把酒言欢,又或者吃饭应酬必须喝醉才显得有诚意,打的成了家常便饭。

在深圳大学刚毕业的东北小伙杜先生说,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丝毫不觉得自己来到一个南方城市,一切仿佛都过着老家的生活,“每顿吃饭大蒜伴,冷天洗澡不经常。”小杜有点不好意思地调侃说,夏天就不会这样了。

作为一个北方人,小杜眼中的深圳很亲切,马路很宽阔,建筑很大很气派,饭店很讲排场,哪怕味道一般,但环境已经有这个价值;小杜觉得与来深的外来人口相处也舒服,一起出去吃饭无需A A制,下次再换作自己做东就可以;耳旁没有那么多听不懂的粤语,尽管电视里的香港人说着别扭的普通话,但起码也能大概听懂;看到不平事出手相助,遇见不喜欢的人出口就责骂,这才是豪爽直率,但是如果慢慢了解后,觉得对方是个值得交的朋友,还是哥们,不会在意曾经怎么样,反正有话就必须说出来,假如有误会之后再解释,先说了再算。

3

深圳文化核心是后现代主义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邹光宇在谈到深圳的北方D N A时总结一个小标题,“深圳没有流行色”,他认为哪怕是北方文化在这里也是集大成于一体,从饮食、服装上都可以看出是混杂而成的。

邹光宇认为这恰恰是反映后现代主义中强调的多元性,深圳的主题文化就是后现代主义。

至于部分新深圳人不接受自己是广东人的现象,邹光宇认为这是带有偏见的体现,总是传说上海、广东排外,于是这些个地方的形象在交相传说中定型,可能造成来深建设者们对“广”带有不正确的偏见。

再加上,中国是强调家族文化,学生表、招工表上都要写籍贯地,这逐渐就成为了一种惯性的守持,每个人在成长中,有一个文化底蕴在影响,潜移默化地都是保持着自己籍贯所在地的特色,为之而感到是血统的传承,继而在深圳这片自由地上体现。

深圳现有的这种浓烈的北方D N A现象在邹光宇眼中,他认为深圳应该是广东的深圳,广东是包含深圳的广东。

就有如大家常常讨论的深圳的城市气质到底是什么?邹光宇说,气质是一种色彩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们口中所说的深圳北方气质确实和广东本地文化在沟通方式、民俗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有典型差异,但彼此之间也会是融合的,而且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这个融合的速度应该是高速渗透,地域区别越来越小,包容性越来越大。

邹光宇认为深圳的南北性不该对立,也难以对立,并且每个人应该都要加强自己的适应性和融合性,锻炼自己有足够宽广的内心空间和胸怀,才能有充足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前景。

■新深圳人的“北方观”

爱上南方老火汤久炖愈香的味道

毕业后才到深圳工作的甘肃姑娘SE L IN A有趣地审视了自己一番之后,总结道,我身上已经淡化了北方的D N A了,我爱广东的文化,喜欢这里的饮食,喜欢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话语不多,误以为很冷漠,但到了关键时刻,广东人那种温情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

从事媒体行业的SE L IN A说自己刚参加工作,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晚上回出租房的时候,大院看门口广东老伯就是抬头看看他,话不多,初时SE L IN A觉得不习惯甚至反感,但是有一次的事例改变了她的想法。

同样一晚的下班,SA M U E L觉得身体发热头晕,回到大院时,平时话少的伯伯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了一句,脸青唇白,病了?然后他的老伴走出房间,马上要SE LIN A进屋,拿药端水,嘴里还不停心疼地说,一个孩子来这里工作身边也没人照顾怎么可以。

    SELINA说自从那次以后,她到老伯家喝汤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接触的时间长了,她觉得广东文化的内敛实际与北方的豪爽张扬,并不矛盾,甚至还爱上了这种像老火汤的久炖愈香的感觉。

IT人员SAMUEL觉得,在新一代人的身上,以及在他身边那些深圳开荒牛的下一代孩子的身上,地域的区别,甚至是排斥已经消失了,“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这一代拥有的才是真正的深圳气质。”

■为什么很“北”

深圳需要北方气质

点评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

对于南方深圳的北方气质一说,丁力言简意赅地概括两点,首先深圳需要有北方气质,其次深圳30年后需持续发展,要接受融入广东得到邻居们的认同。

丁力分析,深圳北方气质的现象,其中原因有因为大量来自包括北方人在内的外来人口集居,另外,深圳30年的改革开放走在前端,但是融入珠三角和广东的程度不高,和其它的广东城市有差距。深圳当时需要改革,需要全盘创新,没有约束空间更大。换言之,包括北方在内的外地人来到深圳,顾虑更少,引导得好的话,改革能迈开步伐取得成功。但是,未来的深圳需要融入广东,整个城市的气质、精神和文化需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海纳百川。

深圳精神上也显得更北方化,深圳在管理、机制、财政税收上也是区别于广东,在许多深圳人的眼中,深圳是直接受中央指挥,属于全国的特区,是全国的深圳,而非广东的深圳,有部分深圳经营者没有认真考虑与广东的关系,甚至有些根深蒂固的概念觉得深圳发展不靠广东,只靠中央。然而现在,那时的特殊使命已经基本完成,需要探路。丁力把当今的深圳形容为一个血性青年,满怀抱负,大胆,但是思考问题仍不成熟,所以深圳担心被抛弃,这个抛弃说白了就是担心没有了中央的优惠政策可以依靠。城市发展不可能永远依赖优惠特殊政策,当应找到位置,找到方向。他借用汪洋书记向深圳提出的三个问题,过去30年深圳立起了什么?靠什么实现了“三十而立”?

丁力指出深圳面临的是第二次改革,首先深圳这座城市和深圳人要接受自己是地处广东的城市,他说,深圳人因为来自各地,心理上可以思考不同感受,但是在客观的地理位置和空间上,深圳就是在珠三角中间,在香港旁边,30年后深圳再发展,对于自身的位置要重新找准,对于邻居的兄弟姐妹更应左顾右盼,扶持联合发展。

来源:南方网 作者:陈颖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0-2-27 13:31:50 | 只看该作者
北方人来见深圳,喜欢他讲普通话而不讲鸟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5-5-6 05:07 , Processed in 0.1568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