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贫农”后代拿什么进入“拼爹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4 13:2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拼爹游戏”这个流行语就这样进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确,在流行“拼爹游戏”的现实语境中,“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仍然是极富生命力的潜规则。但是那个时代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考上了大学还能端上“铁饭碗”。如今农民的孩子拿什么进入“拼爹时代”?老爹要权没权,要钱没钱,天天只知道埋头求土的人,即使去求人,也找不着庙门。
  
  忽如一夜春风来,拼爹评论满天开。9月3日“拼爹游戏”的评论在媒体上扎堆,《拼爹游戏背后是一个强大关系社会》、《公车送新生玩的是“拼爹游戏”》、《“拼爹游戏”是另一种“马太效应”》、《拼爹游戏一场无法打捞的人生苍凉》……,不过这些评论大都没有忘记一个“贫农”的后代(有人称之于“贫二代”)张一男,因为她的是写评论文章“拼爹游戏”的最好例证。尽管张一男“一夜走红”,但时至今天,她仍然无法进入“拼爹游戏”圈,因为红薯不能成为入场券。
  
  张一男成了新闻人物,不是她的幸运,而是她这个“贫二代”的尴尬求职经历事件构成了新闻价值。她七次在应聘简历的“家庭经济状况”栏选择了空白。这个浙江大学2006级的理科毕业生,正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年度jobhunting(找工作)。“见过的人民币从不超过10张,家庭收入怎么写?”张一男反问。她来自福建贫困农村,红薯是她年少记忆里的主食。事实上,她最担心的是,贫困的家庭状况是否会成为就业应聘中的绊脚石。几乎所有就业信息网的应聘系统中,都设置了“家庭收入”这一条目。(9月2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又在风行“出身论”?这个“出身论”就是以家庭收入来划分的。计划经济年代是以阶级斗争为刚,地富反坏佑是斗争的对象,招工、上大学、参军,是以家庭出身为标准的,所以“家庭成份”一栏是必填的;如今是市场经济,经济收入却是衡量的标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爹有权,不愁没钱,那些被查处的贪官贪污受贿千万也不稀奇,今年查处的几个大贪官,如文强、陈同海贪污受贿都是过亿。
  
  “社会本来就是资源重组,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何乐而不为。”人家以“出身论”来衡量应骋的大学毕业生还这样振振有词。如果应聘者的家庭关系不能有益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都不接受他们,那么,那些没有一个“好爸爸”的孩子还能找到工作吗?如果说,大学毕业后要“拼爹”求职,那么绝大部分农民的孩子都难以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父亲的背影。由此我想到朱自清写的《背影》,那时朱自清在北京念书,但“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如果是现在,朱自清先生也是“贫二代”,要谋生也难。
  
  一个叫李凤峰的“贫二代”算了一笔经济帐:“打印简历105元,邮递费25元,职业套装450元,通讯费等250元。”还不包括到外地参加用人单位的考试费用。他的父母是下岗职工,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而他2009年的求职花费业已相当于一年的家庭总收入。´部分“贫二代”读大学时就债台高筑,大学毕业后求职如果还要借钱,那就要债台加叠筑。
  
  我村里的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如此对我说:“我对‘资本论’独有情钟,可我父亲除了借债给我上大学,就再也没有什么资本了。”“论”他怎样努力,人家就是拒绝他进入“拼爹游戏”场,因为他种田的老爹没有这个资本(权力和人脉关系),显然他们这些“贫农”的后代也就没有这个入场卷。可以讲,绝大部分农民的孩子没有这个资本,所以我说,“贫农”后代拿什么进入“拼爹时代”?<!--PIPAD BEGIN-->
<!--PIPAD END-->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3:31:29 | 只看该作者

不拼爹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

9月2日,如许多高校一样,笔者所在的高校也开始了迎新工作。当天午休时忙里抽闲看了两则新闻和网页跟帖之后,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两则都是与高等教育沾边的社会新闻。其一描述的是高校迎新,与摆在我眼前的情景如出一辙。9月2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同时,有人现场还遇到了一名比较“特别”的学生,据称他担着两蛇皮袋行李,走了10多公里路。这是一名窘于贫困、“省车票为饭票”的农村孩子。
  
  其二聚焦的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事情,全国各地2009届毕业生离校也就是不久前的事情。9月2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调查时发现:高达80%的应届毕业生最关注的就业词汇为“贫二代”、“潜规则”、“黑幕”等。他们认为,社会畸形的“拼爹游戏”决定了“贫二代”应聘者的工作境遇,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不少贫困大学生应聘简历的“家庭经济状况”栏选择了空白,“见过的人民币从不超过10张,家庭收入怎么写?”来自福建贫困农村,年少记忆里红薯是其主食的女大学生感慨:“他们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儿”。
  
  于此,不想扯“公车私用”的“裹脚布”,也不想拽“贫富差距”的“花裙子”,诸如此类的现象,世人早就见得太多了。只是站在高校的大门口,看着第一幕迎新的一进校门,想着第二幕毕业的一出校门,两则不期而遇的新闻都使得我一个曾经的农村孩子、2005年大学毕业的“贫二代”,留在高校工作后岁岁都在重温此情此景的高校人身不由己地内心震颤、情感共鸣。
  
  此刻,我只是想对所有有幸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贫困大学生,以及苦于就业无门的“贫二代”们说上几句话,不论他们是否如我一样看到了这两则新闻,抑或正如我所见———再次披着网友的马甲以跟帖的方式开始了一轮汹汹的谩骂。
  
  第一,请不要抱怨社会不公,有谁告诉你社会“天生”就是公平的了吗?第二,请不要“仇官”也不要“仇富”。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官”了或者“富”了,一定要保证自己不做一个被人“仇”的“千夫指、无疾死”。第三,请为你普普通通的父亲感到自豪,正像他为你自豪一样。父亲没有开着公车为你保驾护航,但他至少给了你可资自食其力的一根扁担;父亲不能为你拼就业,但为了你可能的就业,贫困的生活、辛苦的劳作成了他终身的职业。还有很多很多,譬如大学四年他几乎不会来看你,唯一有过一次也是因为打工匆匆路过;再譬如你工作之后他会不停地催你结婚生子,而丝毫理解不了你扎根城市的苦楚等等。总之,在任何情况下他都给予你超乎想像力的爱。第四,如果你将来有福活出了“模样”,请记得为自己的父亲自豪,并立志做一个真正清清白白,有无公产皆不动、有无关系皆不拼的父亲。
  
  一言以蔽之,我郑重地邀请风华正茂的“贫二代”大学生们,请你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请相信因为你的信仰你的行动,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公平,人和人也更加平等。在法治的前提下,这个国度终有一天“贫与富”不再会一次次地矛盾重重,因为走向富裕、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和谐幸福的国度是我们共同的方向。<!--PIPAD BEGIN-->

<!--PIPAD END-->
[稿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司振龙]
<!--标题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5-7-4 03:29 , Processed in 0.1530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