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91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努力的工作更要聪明的工作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11: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容简介
努力工作而不出成绩?拼命干活而不被赏识?日程表被安排满满的,却总感觉任务无法完成?在公司里小心地行事,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些工作中的困惑,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法。
本书是著名职场专家孙虹钢先生的最新力作。作者从个人能力发挥、工作计划、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团队角色等角度出发,通过切身的案例以及生动的阐述,告诉我们怎样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学会聪明工作。

作者简介

孙虹钢,著名职场专家,华声在线总编辑。社会职务: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德管理高级顾问、新易国际太极管理顾问、中央电视台"找工作"栏目特邀嘉宾主持人、教育电视台"中国考试"栏目特邀职场观察员。 
  撰写、编著图书:《工作就是生意》、《老板这边,员工那边》、《普通人不普通的6种模式》、《未来10年热门职业》等。
  参与策划及以职场专家身份作出镜嘉宾:CCTV"对话"、"激情创业"、"找工作"、"今晚"、"交流"、"名师名校"、"社会纪录";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CETV"中国职场"、"命运函数"、"中国考试";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IPTV"求职三人行;"BTV"国际双行线"、"你该怎么办";上海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辽宁电视台、东方卫视、东风卫视(港)等。
  演讲和讲座: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高峰论坛(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三一重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大商务学院等。主要内容:打造企业人才竞争力,商学院高管培训,如何成为职场赢家,关键员工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目录

第一章 公司中的生存哲学:努力+聪明
聪明的员工都是努力的
你是不能干,还是不愿干
要么努力,要么走人
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为什么不能享受工作乐趣
少一些怨言,多一分努力
要聪明,不要拼命
过劳是悲哀的,没有成绩是不行的
工作加油站 职场当中有七种走下坡的员工看看你是哪种
第二章 工作有计划办事求效率
可不可以不要加班
掌控好自己的工作时间
管理好自己的业余时间
要务优于急务,选择优先速度
计划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计划
学会释放工作压力
高效工作,平衡生活
工作加油站 时间管理的几种常见方法
第三章 聪明的人融入团队孤傲的人被团队抛弃
水涨船高,人抬人高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每一位同事都值得尊重
聪明的人融入团队
公司利益第一,团队荣誉至上
工作加油站 先要被别人认可
第四章 认同公司文化实现自我价值
跟随老板,你的忠诚会得到回报
忠诚不等于应声虫
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一致
个人愿景与公司愿景完美结合
天天学习,天天向上
工作加油站 进入你所扮演的团队角色
第五章 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没有人比Google知道得更多
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带着思考工作,在疑问中找答案
聪明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方法总比困难多
可以犯错误,但不可以不创新
工作加油站 聪明工作的三张筛子聪明工作的两种常用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13:41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语出《周易·系辞》。
当今世界上最聪明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测试”法:假如一位顾问去向某财富

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做项目说明,准备了400页精美的演示文稿,演说刚刚开始,首席执行官先生接到总

统的电话,要他立即去总统府一趟,怎么办?顾问应该跟首席执行官先生一起乘电梯下楼,在首席执行官

钻进车里之前,总共有两分钟的时间,顾问要说服首席执行官为这个项目掏1000万美元!你能如此化繁为

简么?如果你能,你就可能成为麦肯锡那些年薪100万美元的高级顾问之一。
把工作做到最细致,需要10分的努力,再把最细致的工作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则需要12分的聪

明了。
美国太空总署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外太空低温无重力的状况下,太空人用墨水笔写不出字。于是他们

花了一大笔钱,研发出一种在低温无重力下能写出字的笔,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那么,俄国太空人如

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俄国人改用铅笔!
我们在工作中也常有类似这样的盲点,大部分人仍旧认为,在工作量与成功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联

系,你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你获得的成功就越多。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曾收到客户抱怨,买来的洗面皂,盒子里面是空的。于是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

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很“努力辛苦”地研发出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盒刚刚生产出来的香皂

盒。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放在输送机末端,去

吹每个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香皂的空盒。怎么样,够简单、够聪明吧!
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工作。不管是从企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出发,我们都应提

倡聪明的工作。那什么才是聪明的工作?这包含了个人能力发挥、角色到位、工作计划、时间管理、知识

管理以及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企业与个人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而展开。
聪明的工作意味着你要学会动脑,用思考代替埋头苦干。如果你一味地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来思考少

花时间和精力的方法,那是得不到事半功倍之效的。
聪明的工作,需要创新突破,需要思考优化,需要学习进取,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工作与生活平衡。

做到了这些,你将感到工作是轻松的,效率是很高的,成就是显著的,生活是充实的。领导也会因此而赏

识你,你的个人价值得以体现,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有意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14: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聪明的员工都是努力的

要努力的工作,更要聪明的工作(Notonlyworkhard,butalsoworksmart)。
——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
很多人都问到我一个问题: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地工作,但换来的却是得不到奖励、重用、晋升或其

他相应的回报,这是为什么?
有一个网上求助者就曾提到:他的性格老实、本分,一直以来都踏踏实实工作,但相应地,却从没有

得到过老总的好评。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他甚至受到了老总的批评。而有的同事平时只会讨好项目经

理,也不好好工作,却常受到老总的表扬。他既看不惯项目经理,又不想辞去这份工作,怎么办?
这是很多人都面对过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因而抱怨甚至下岗失业的原因。于是有人发出了感叹:努力

工作有错吗?
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在努力的基础上,还需要聪明的工作。这个“聪明”并不是耍什么小伎俩,而

是一种工作的方法。与小伎俩不同,聪明的工作以努力工作为前提,以利己利人、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为

目标。
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真正懂得聪明的工作的人,用四象分析法,以努力为横轴、聪明为纵轴,可以把

员工分为四类。如图:
在上图所划分的四大类员工中,最受老板们欢迎的当然是既聪明又努力的。只有聪明而不努力的,只

能在原地起伏;而大部分只知道努力而不够聪明的,也只能平平发展。
再来看网上求助者的案例。踏踏实实工作不代表一定要得到表扬,得到表扬的不一定都是工作出色的

。如果上级因某件事情批评你,而你又觉得自己没有错,完全可以找个时间与老总详谈,告诉他事实是怎

么样的。如果事实上确实做得好,老总会对你有重新认识;如果做得不好,挨批是正常的。
在职场中,不能只低头做事,还得适当地让别人看见。如果你做出了成绩,项目经理是掩盖不了的,

而如果你做不出成绩,项目经理怎么说或老总怎么看你都有正当的理由。因为公司要创造效益,对员工的

考核标准就是成绩和结果,没有成绩,就没有说话的资本。
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老板都不傻。他们能创立一家公司并聘用你,就证明他们有能

力看清你所看不清的东西。你的工作成绩或工作能力得不到老板的认可,只能说明你还没弄清老板的用人

标准和所在职场的规则。
至于公司里有其他人耍小伎俩,其实和你没有关系。因为公司作为营利性的企业,是不可能养闲人的

。只有当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懂得聪明的工作,才能使工作中所创造的价值得到主

流社会的认可。
衡量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看其工作的方式和结果。结果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而方式也同样

应受到重视,这就对聪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要尽可能的简单。
聪明的员工都是努力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并在工作的过程中

不断与团队、与公司文化相融合,最终建立起个人职业品牌,赢得业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等等。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16: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你是不能干,还是不愿干(1)
有能力胜任工作,却消极怠工而不称职,这样的人,我发现一个就开除一个,绝不留情。
——通用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有一天,孟子来到齐国,见到了齐宣王。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人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3000斤的东

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清楚鸟羽末端新长出的绒毛,却看不到一大车木柴。大王相信吗

?”
“不相信。”齐宣王说。
孟子说:“拿不动羽毛,是因为完全没有用力;看不到一大车木柴,是因为闭上眼睛不去看。不是不

能做,而是不去做。”
“不去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问。
孟子回答:“抱起泰山,去跳跃北海,那是不能做;坡上遇到老人走路不便,不愿折枝给他当拄杖,

那就是不去做。”这段《孟子·梁惠王章句》中的故事向我们阐述的,就是能干与愿干的区别和关系。我

们的工作中常有这样的博弈关系,面对一项工作或者任务,能不能干或许你决定不了,但愿不愿意干却是

你首先要做的选择。
由此想起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精练概括:“想干与不想干,是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是

德的问题;会干与不会干,是才的问题。”不会干不要紧,只要想干,就可以通过学习、钻研,达到会干

;会干,但不想干,工作肯定做不好。
一个企业最希望拥有的优秀员工,或者人力资源部门一直在费尽心机寻找的员工,是能够胜任这项工

作的人。胜任所代表的不仅是能力,还有道德、责任感等职业素养。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不需要多么高的

职业技能,而是需要热情、谨慎、朝气蓬勃与尽职尽责。
我与业内的朋友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常听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历、技术和能力都很出色

的员工,原本能有不错的发展,却因为粗心、懒惰、没有激情、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频遭到解雇。有一

位老板就曾经对一位“在公司混日子”的员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是不能干,还是不愿干?”
聪明的工作就是在“能干”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愿干”的德才兼备的人。关于德与才的问题,著

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有个“框架理论”。他以职业道德为横坐标,以工作能力为纵坐标,把员工分成四

大类:人才(有才有德)、庸才(有德无才)、歪才(有才无德)和冗才(无才无德)。有一次,韦尔奇与英特尔

公司总裁葛鲁夫在一起讨论对待这四类不同员工的对策时,韦尔奇唯独对有能力没品德的人特别提出了警

告。韦尔奇强烈主张:“有能力胜任工作,却消极怠工而不称职,这样的人,我发现一个就开除一个,绝

不留情。”老板们最不欢迎的就是有能力却不愿好好干的员工。职场中的确存在一些“会干但不想干”的

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一种苦役。他们在工作中远离了“工作”,不

愿意为此多付出一点,更没有将工作看成是获得成功的机会。
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常常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老板对自己的不公,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不

珍惜自己的工作,没有用心把本职工作做好,当然也就不会从工作中得到好的回报。一个人即使没有很强

的能力,但只要拥有责任心,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能力无人比及,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也一

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
聪明的人不会和朋友这样谈论自己的老板和公司:“我要应付那些我不愿做的事,为什么一定要给那

个讨厌的头儿干活。老板一点也不了解我,不信任我。”如果那样,你就容易给人一个消极、爱发牢骚的

印象,也会使你自己丧失上进的动力和兴趣,从而阻碍你的发展。
职场中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心理要不得。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

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改变“简单工作不值得去做”的浮躁心态,

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
盛大的总裁陈天桥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1993年,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提前毕业,并被分

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与大部分刚走出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一样,他满怀抱负地希望在新单位开创一番事业

。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工作竟然是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而且一放就放了10个

月。
这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办法在简单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

才华和抱负。这个时候,他第一次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陈天桥这样回忆当时的心态:“我从复旦毕业,是跳级生,又是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过来就让我干这

个。”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年少气盛者也许会马上走人,再找一份不这么“委屈”自己的工作。
但是陈天桥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很快就意识到寂寞也是磨练意志的绝佳机会。于是,出乎大家意料,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安心完成了所有手头的工作,还潜心研读了很多管理书籍。
“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

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

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要

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10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时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集团选定陈天桥担任

那家有着二百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在挂职锻炼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教育使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

光,而寂寞的锤炼让他克服了一般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缺陷。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1: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你是不能干,还是不愿干(2)

在这家企业里,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形成自己

独特的战术和管理风格。这为他后来创建并管理盛大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句格言说:“平凡之中孕

育着伟大的种子。”小至个人,大到一个公司、企业,它们的成功发展,正是来源于平凡工作的积累。当

你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认真了解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宽广,成功的机遇也会接踵

而来。
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说:“真正的装扮就在于你的内在美。越是不引人注目的地方越是要注意

,这才是懂得装扮的人。因为只有美丽而贴身的内衣,才能将外表的华丽装扮更好地表现出来。”皮尔·

卡丹的装扮理论用在工作上同样富有哲理,越是不显眼的工作越要好好地去做,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应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当成一种习惯。工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

存,则看我们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给我们工作,实际上是给我们生存的机会,如果我们能认真地

对待这个机会,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待遇。
有的员工不但技能水平很高,而且精神状态好,让老板也体验到真正的愉悦。但另外一些职员,对工

作敷衍了事,从不认真要求自己,只求完成任务,不管工作质量,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无所谓。这在前者看

来却会大为不安,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让老板担忧或亏损,更是痛苦不堪,就像公司是自己的一样。
职场成功的主要状态之一就是:每天保持对工作的兴趣,能够有持久的热忱,并能将每一天看得同样

重要。你热爱工作,努力工作,工作也会眷顾你,回报你。每个人都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

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

斗。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归宿和价值,实现理想。
爱迪生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努力工作,每天多做一点

事,把额外分配给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种机遇,当顾客、同事或者公司交给我们某个难题的时候,也许正

在为我们创造一个珍贵的机会。我们不仅能通过这个机会使自己突围而出,还能够从其中领悟到更多的知

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能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4:1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要么努力,要么走人

工作需要付出100%的热忱、100%的努力。能完成100%,就不完成99%,虽然仅有1%的差距,但正

是这1%,不但会反映出你对工作的态度、作风,而且也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微软曾经有一位跳槽过来的业务员,他一度认为自己非常优秀。有一个月,他拜访了10位顾客,最终

成交了5位。这对于其他公司的业务单位来说,已经算是高效率。于是这个业务员找到比尔·盖茨说:“

老板,我拜访10位顾客成交了5位,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奖励一辆车或是增加一点奖金?”
比尔·盖茨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兴奋,耸了一下肩膀说:“10位顾客成交了5位,另外5位被竞争对手

给抢跑了。你居然还敢跟我来要奖金!”于是这位业务员马上去找那5位顾客,说服他们也成为了微软的客

户。 10位顾客都被自己拿下,这时业务员又去找比尔·盖茨说:“报告老板,拜访10位顾客成交10位,这真是完美无缺的演出。”
比尔·盖茨还是不满意:“你还是在浪费时间,你的业绩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我问你,第11位顾客在哪里?”
业务员一听傻眼了,在其他公司他都是顶尖的,可到了微软公司,竟然被臭骂两次。下一个月他更加

努力,一共拜访了11位顾客,又全都成交了。于是他又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你看,我拜访了11位成交了11位,成功率还是100%。”
比尔·盖茨却说:“你已经被开除了,因为其他业务员都拜访并且成交了12位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后

一名。”微软公司之所以雄冠全球,靠的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比尔·盖茨就曾经多次告诫自己的员工

:“要么努力,要么走人。”“工作需要付出100%的热忱、100%的努力。能完成100%,就不完99%,虽然仅有1%的差距,但正是这1%,不但会反映出你对工作的态度、作风,而且也会彻底改变你的一生。”比尔·盖茨要求不论哪级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在其位,谋其事,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不仅是比尔·盖茨,所有大公司的管理者都不愿意看到员工在工作中悠然自得,更容不得员工在他的

面前显露出一副洋洋得意、满足现状的样子。一个员工,不管他曾经取得多么大的成绩,一旦丧失进取心

,不再努力工作,那他只有走人。
想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出色,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员工的想

法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给老板打工,没必要累死累活地替别人工作。
有些人不把工作当一回事,不但表现不积极,连犯错也不在乎,他心里总是想“反正混一口饭吃”,

总是采取一种应变的态度:“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种人很让人看不惯,可是他每天准时上下班

,对人又客气得要命,让你抓不到他的小辫子。这种人自己好像过得很舒服,其实周围的人早在心里把他

看轻。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一直保持一种最佳状态,让激情永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

,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就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充满激情地沿

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并努力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生活,他就会获得平常情况下料想不到的成功。”比利

时有一出著名的基督受难舞台剧,这出舞台剧自公演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扮演受难耶稣的演员辛齐

格,他高超的演技与忘我的境界常常让观众不觉得是在看演出,而似乎像真的看到了再生的耶稣。
一天,一对远道而来的夫妇在演出结束之后来到后台,他们想见一下辛齐格,并合影留念。合影之后

,丈夫回头看见了靠在旁边的巨大的木头十字架,这正是辛齐格在舞台上背负的道具。
丈夫一时兴起,对妻子说:“你帮我照一张我背负十字架的相吧。”于是他走过去,想把十字架放到

自己背上去,但他费尽了全力十字架仍纹丝未动,这时他才发现那个十字架根本不是道具,而是一个真正

用橡木做成的沉重的十字架。
那位先生不得不气喘吁吁地站起身,一边抹去额头的汗水,一边对辛齐格说:“道具不是假的吗,你

为什么要每天都扛着这么重的东西演出呢?”辛齐格说:“如果感觉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演不好这个

角色。在舞台上扮演耶稣是我的职业,和道具没有关系。”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职场中没有道具,你要做

好你的工作,就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工作就是你的责任,当你确实需要帮助时,公司会为你提供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资助,这对你来说已

经足够了。一个员工的任何懈怠、拖延、不负责任都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每一位员工都想着回报,而

不能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上有所奉献,公司的业绩就不会有突破,个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有一位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他虽然尽力了,但是事情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找到了公司

的总裁说:“老板,我真的是尽力了,但是我真的办不到。”
总裁也是从普通员工走过来的,他非常理解员工的这种心理,于是对他说:“你真的尽力了吗?公司

需要的是员工的努力,你可以找个理由骗得过我,但是你会骗得过你的良心吗?”后来,这位员工还是咬

了咬牙,按时将问题解决了。其实这位员工不是“办不到”,而是他不愿为工作牺牲许多个人的利益。
如果你只会平庸地、机械式地重复着同一件近乎麻木的工作,而缺少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的勇气

,那么,这对你、对公司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所以,“要么努力,要么走人”是许多公司对待不积极、

不负责任的员工提出的最多的警告。
工作不努力的员工或许就在你的身边,或许正在你的对面。他们的差劲表现以及自食其果,对你来说

,应该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26:0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

得给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IBM前首席执行官罗·郭士纳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

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

随意指着拴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

是驴子。”职场也是一样,人在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

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

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

现象。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过去根本

说明不了什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的一位朋友老张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公司财务部门总

监的位子,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张是公司的老员工,论资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这

也养成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
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陆陆续续地引进了一批新人,财务部也引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

业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公司要求老员工要尽量帮助新人。在新人到来的时候,身为财务

部的负责人,老张口口声声说要多帮助这位新来的员工。
但是很快老张感到了一种压力,因为这个新员工工作能力极强,除了懂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

曾经获得全国珠算大赛的大奖,可谓是才华出众。相比较下,老张除了资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人

相比的。
这让老张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别说帮助别人了,自己有时还得向这位新员工请教一些问题。

经过暗中观察,老张发现这名新员工年纪轻轻,性格柔弱内向。经过一番计划,老张对她制定了“全面遏

制”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美其名曰:“专人专

用”。
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一枝笔、一把算盘,把经她之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几年

来她都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老张自己做的一些项目却频频出错。一次,他做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又被税务局指责不规范,面临

处罚。公司新领导忍无可忍,给老张施加压力,让新职员参与全面的“纠错”。不久,公司领导又毅然决

定,由新职员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张负责内务,这让他处在下岗的边缘。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

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

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老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

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1993年4月1日,罗·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在这家

公司的历史上,IBM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找到一个领导人。郭士纳出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

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后,他的扭亏为盈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4月6日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

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

,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他用电子邮件把这份备忘录发给IBM的所有员工。郭士纳知道自己真的别无选择。正如他所说:“90

年代的启迪就是,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公司都不能保证一个员工都不辞退。那是空头支票。”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及其儿子小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

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真是动了大手术,辞退了至少35000名员工。
郭士纳很快就结束了裁员行动。事后,为了鼓舞士气,安抚民心,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

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

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六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式偶像的美好形象,使

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除了IBM,很多被评为最佳雇主的企业,也都有过裁员经历。比如安杰伦

、惠普等等,作为最佳雇主也都裁过员。不是说最佳雇主永远不裁员。最佳雇主的最大责任在于承担社会

责任,对社会做贡献。他是为了把包袱背下去,直至让百分之百的员工失业,还是减掉这个包袱,只让少

数人去承担这个风险?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企业就需要遵循这个规则。
职场中辞退员工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是处之不惊了。但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清楚:公司作

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做出业

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
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最高的职员,

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丰厚的奖金也是少不了的,而业绩差的员工,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

能。
身在职场,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公司的生存哲学。资历不是能力,不能靠资历吃饭,

否则,职场之路将越走越窄。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阶段总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经济的办事方法,你就能提

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将会被提拔,会被实际而长远地委以重任。因为出色的业绩,已使你变成

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45: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为什么不能享受工作乐趣

改变想法就能改变结果。正确的思想会使任何工作都不再那么讨厌,使自己从工作中获得加倍的快乐。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帕特里克·费希尔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看管旋钉子机器的工人,每天从早到晚所接触的都是钉子。他天

天在钉子堆里打滚,工作对他来说真是枯燥透顶。他想,世界之大,为什么要把一生都消磨在钉子堆里呢

?何况这无情的工作永无出头之日:做出一批制品,另一批制品便又接连而来。
费希尔满腹牢骚,怨言不断。在他身旁工作的另一位工人听了,认为他的话正好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不知不觉地也抱怨起来。费希尔想:难道没有办法把工作改成有趣的游戏了吗?于是他开始研究怎样改进工作和增加工作乐趣。
他对同事说:“我们来一场比赛,你负责做旋钉机上磨钉子的工作,把钉子外面一层粗糙磨光,我负

责做旋钉子的工作,谁做得快谁就赢了。”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同事的响应,于是他们开始竞争,结果工作

效率竟提高一倍,大受老板夸奖,不久他们便迁职了。费希尔后来成为休斯敦机器制造厂的厂长。我在与

一些企业经理们交流时经常听到他们说:“在我们这里,有不少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枯燥、卑微,轻视自己

所从事的工作,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

的工作环境上。”在我看来,这些人之所以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

工作。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向人们指出:“改变想法就能改变结果。正确的思想会使任何工作都不再那么讨厌

,使自己从工作中获得加倍的快乐。”你要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乐,就绝不可能再在任何地方找到它。对

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可以将你的思想从忧虑上移开,而最后还可能带来晋升和加薪。即使不这样,也可以

把疲乏减至最少,并帮助你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
我曾经听到一位从事校对工作20年的老编辑说:“不可否认,校对工作十分单调,必须具有耐心才能

胜任。起初我也感到百般无聊,根本提不起劲,直到我发现错字时,才改变了工作态度。”原来,他鼓励

自己从订正错误中找寻乐趣,文章的错字愈少,愈能激起他的兴趣。最后,连一般人最容易疏忽的错字、

别字他也能发现。
实际上,这位编辑就是在单调的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所喜爱的方面,从中获得快乐,增强了注意力。我

见过一些人,在工作时身心舒畅,而在丧失或放弃工作后,他们的心灵就会萎缩,甚至连神情也变了,曾

经一度兴奋的眼神也变得黯淡无光。
诚然,有些人在做着不适于他们的工作,由于他们不喜欢所做的工作而使工作变成一种苦役,工作中

的喜悦他们不能感受得到。假如你不幸陷入了这种苦境,你就必须设法摆脱。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

感到枯燥无味,你就很难享受到积极人生的乐趣了。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中学有4名中学生,在初学英语时,为了好记也是为了好玩,分别把“English”

读成“阴沟里洗”、“应给利益”、“因果联系”、“硬改历史”。后来,念“阴沟里洗”的同学成了菜

贩,念“应给利益”的同学成了银行职员,念“因果联系”的同学成了哲学家,念“硬改历史”的同学成

了政客。
这虽然只是个笑话,却也说明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将决定其事业的高度。一般说来,人的智力相差无

几,工作成效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大多数雇主认为,迄今为止,公司在雇佣工作人员时最优

先考虑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其次是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爱你的工作,悉心去做

事情,你决不会一无所获。你会过得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夺去的。”
要想改变一下心情,使工作轻松起来,我们不妨在工作中加点游戏。由于参与者朝着同一个目标争夺

胜负,赌注的心理占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参与者才能忘却原来单调的游戏,从中找到乐趣。既然游戏会

带来快乐的感受,你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感受集中精神去面对工作呢?如果你这样做了,而且有同事的参与

,那效果将会更佳。
比如,和你的同事打个小赌,看谁先完成手中的工作,用赢来的钱去喝杯咖啡什么的。当然,你不能

天天都这样做,应设立明确的目标,向自己挑战。这样,你就既不会为时间、地点和场合所限制,又能随

时随地地完成工作。同时,把工作成果绘制成进度表,也会使每天的工作更加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在工

作中拥有一份好心情也就易如反掌了。
对于工作,无论从整体还是部分中,尝到成功滋味或发现乐趣,都是种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对于改

善工作心情、提高工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常言说得好,喜欢之后才能生巧,只要拥有快乐的体验,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让你集中精力去做。

9#
发表于 2010-1-12 09:01:25 | 只看该作者

快开始更新了没,..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06:1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卷 少一些怨言,多一分努力

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前者仅仅是多做了一分努力,却取得了与后者有天壤之别的成就。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
小芸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做营业员,做了5年连个店长也没当上,为此事她一直向朋友抱怨,说老板不具慧眼,又说同事挤兑她,对此朋友半信半疑。
一次,朋友去小芸所在的店里看望她。小芸不停地和朋友说话,手里还拿着游戏机在玩,顾客进来时她连理都不理。顾客本来想向小芸询问一些问题,但看到她的情景便欲言又止,一连来了五个顾客她都没有理会,只向第六个顾客说了一句“买不起就别看”,结果第六个顾客满脸通红摔门而出。
几个月后,朋友再去店里找小芸时,一位同事说她已经被解雇了。我们总能听到许多人抱怨他们的工作不顺利,但事实上,他们的不顺利都是他们亲手造成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总是在受到惩罚之后才会恍然醒悟;在失去工作的时候,才懂得付出努力的重要。
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别人那么容易成功,而自己却总是在成功的边缘打转。其实,他们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正是他们自己。他们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做起事来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他们没有远大的抱负,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排除障碍的决心。这样怎么能成功呢?
一个人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走向成功,就要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负有相应的责任,这是社会法则,这是道德法则,这还是心灵法则。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既然支付薪金聘请你,就自然认为你所承担的工作别人无法替代,你的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科研单位上班,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个小小的助手。每天守着那些瓶瓶罐罐,干些洗洗涮涮、扫地倒水的简单体力劳动。“大学生”怎么也想不通,逐渐就有些自暴自弃了:凑合干下去吧,等合同期一满,我就走人,这破地方不可久留。
但此后不久,一件意外的小事刺激了他:和他同学校毕业比他早两年来的师兄因为平时工作勤奋认真,被任命为课题组长。“大学生”平时和他关系不错,那位师兄从来不像“大学生”那样抱怨,相反总是安慰他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大学生”平时总对师兄的劝告不以为然,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我以前怎么老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呢?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没有参加过多少实践活动,单位凭什么信任我、对我委以重任。平时还总是自诩有远大的抱负,其实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既不踏实又很幼稚的牢骚鬼罢了。
“大学生”终于回到了现实之中,不再总是抱怨怀才不遇了。他逐渐发现,自己平日看不起的简单工作,实际也能使自己学到很多东西:工作时经常与老板见面,很多时候能亲眼看见他们是怎么做工作的,好像并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复杂。他感到自己真的有了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是踏实的。在职业生涯中,努力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该努力多做一点。西方有句名言: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付出多少,就会回报多少。尽自己所能多做一点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这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如果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而我们也做了,这就是机会。因为这会使别人更多地注意到你,进而关注你,信赖你,再交给你更多的工作,这样你的能力、你的才华才会逐步显露出来,如果你连机会都没有,那么就是再有能力也体现不出来了。
第二,这会使我们迅速地熟悉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什么以后的发展却会大大不同呢?我想,主要还是在于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待的态度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是要成为业务骨干,还必须不断拓宽自己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一些看似无关的知识往往会对你将要担负的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前者仅仅是多做了一分努力,却取得了与后者有天壤之别的成就。”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人;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每天多做一点”,就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不管是在商业界还是在艺术界或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知名的、出类拔萃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点努力”。虽然只是多了一点点的努力,但是这一点点,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很多人把工作与酬劳计算得清清楚楚,多一分的努力都不愿意去做,或者说做了就得有回报。他们不认为多做这些工作还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不要以为领导整天什么都没看见,领导的眼睛长在你的脑后,你做什么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对待工作,如果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所以,工作中不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如果你每天多做一点,初衷虽然不是为了报酬,但往往获得的更多。
一个人能够从平凡的工作中脱颖而出,一方面由个人的才能决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个人的进取心。要知道,这个世界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大开绿灯。
可以说,努力,是聪明工作的基础,也是最聪明的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5-4 05:48 , Processed in 0.1600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